
男子提车后发现车顶有划痕,找4S店维权遭拒,查监控明白了

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提车时大家都得留个心眼儿——毕竟谁也不想花二十多万买辆"瑕疵车"。最近,浙江诸暨的陈师傅就遇上了糟心事:新买的丰田塞纳开回家第三天,贴车衣时发现车顶密密麻麻全是划痕,最长的横跨整个车顶,深的地方都能看见底漆。本想找4S店讨个说法,没想到对方直接来了句"提车时你咋不检查",这事儿瞬间在网上吵翻了天。
陈师傅买的是辆丰田塞纳,落地28万,5月初从诸暨浩顺丰田4S店提的车。提车当天他围着车转了一圈,看外观没啥大问题就开走了。谁知第三天去贴车衣时,师傅一掀开保护膜就惊呼:"大哥,你这车顶咋回事?"陈师傅凑近一看,好家伙,车顶跟被猫抓过似的,横一道竖一道,粗的有十几公分,长的能有几十公分,最严重的三条直接从车头划到车尾,用手一摸都能感觉到凹凸感。
发现问题后,陈师傅第一时间找到4S店。没想到对方直接甩锅:"车都开出去三天了,谁知道是不是你自己刮的?"陈师傅气不过,当场报了警。可4S店门口的监控距离远,画面模糊,根本看不清车顶细节。就在双方扯皮时,陈师傅突然想起提车当天的行车路线——他从4S店出发到贴车衣的地方只花了4分钟,中途没经过桥洞、栏杆,会不会路上的监控能拍到?
果然,陈师傅调出提车后4分钟的路面高清监控,画面里清清楚楚能看见车顶上的三条长划痕。"你看这时间点,刚出4S店大门不到5分钟,车顶就有划痕了,总不可能是我在路上现划的吧?"陈师傅把监控截图甩给4S店,对方却开始装糊涂:"我们不清楚,得问问领导。"
这事闹到当地市场监管局后,工作人员带着陈师傅和4S店来了场三方协商。陈师傅当场提出:"我别的不求,先把责任分清楚——这划痕到底是交车前就有,还是我开出去之后弄的?"市场监管部门也表态:"消费者提车4分钟内出现的问题,4S店得拿出证据证明交车时车况完好。"
可4S店全程吞吞吐吐,一会儿说"新车到店都检查过",一会儿又说"监控不是我负责的"。有网友直接戳穿:"4S店说检查过,那员工视力怕是低于0.5吧,这么明显的划痕都看不见?"还有人分享类似经历:"我买车时也没查车顶,后来发现划痕只能自认倒霉,4S店就吃准了消费者不会爬上去看。"
评论区里,网友们分成了几派:
维权派火力全开:"监控都拍到了,4S店还想赖?这就是销售前故意隐瞒瑕疵,必须退一赔三!""支持陈师傅硬刚,现在不较真,以后这种店只会越来越嚣张。"
技术流分析划痕成因:"看这划痕走向,大概率是运输时上下层车辆刮蹭的。新车运输都是叠着放,车顶被蹭到很常见,4S店做个抛光就能掩盖,难怪提车时看不出来。"
吐槽派大倒苦水:"现在买新车就像开盲盒,交车前说'车况完美',交车后说'责任自负'。普通老百姓哪懂那么多验车技巧,不被坑才怪!"
质疑派直指行业乱象:"4S店为啥敢这么横?还不是因为维权成本高。消费者要报警、调监控、做鉴定,折腾半个月未必有结果,最后大多只能协商赔点钱了事。"
看着陈师傅的遭遇,不少人都跟着叹气:买辆车咋就跟打一场仗似的?从消费者角度看,提车时谁会想到爬上车顶一寸寸检查?再说了,4S店作为专业机构,交车前连基本的车况检查都做不到,谈何"诚信经营"?从监控记录看,划痕在提车时就已存在,4S店却试图用"离店概不负责"来推脱,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才是最让人气愤的。
网友们说得好:"买车不是买麻烦,商家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信任。"如果连新车交付都要靠消费者自带"放大镜"验车,靠监控录像"抓现行"维权,那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何在?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严查此事,给消费者一个公道,更给行业敲响警钟:别把套路当常态,别把信任当儿戏。毕竟,在透明和诚信面前,任何"精明"的算计都站不住脚。
这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以后提新车,甭管多麻烦,车顶、底盘这些"死角"都得仔细查,最好能当场拍个全车视频留证据。咱不盼着用得上,但真要遇上事,这些就是维权的"底气"。毕竟,买车是高兴事儿,谁也不想最后闹心又闹心。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