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女儿死在黑救护车上,其母亲新发声:救护车曾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

访客 2025-07-03 14:50:54 1
女儿死在黑救护车上,其母亲新发声:救护车曾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摘要: 张女士至今记得2020年8月5日那个雨夜,北京通州区的公路上,那辆印有“吉大一院”标识的救护车灯光忽明忽暗。女儿刘丽丽的...

张女士至今记得2020年8月5日那个雨夜,北京通州区的公路上,那辆印有“吉大一院”标识的救护车灯光忽明忽暗。女儿刘丽丽的呼吸在颠簸中逐渐微弱,直到彻底消失在32岁的门槛上。五年过去,这场头孢过敏引发的转院悲剧,仍以47万元判赔款未执行的状态,悬在这个家庭的心头。

女儿死在黑救护车上,其母亲新发声:救护车曾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

32岁的刘丽丽因多发性肌炎入住吉大一院时,张女士反复向护士强调女儿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病历本上甚至夹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就诊记录。然而2020年8月2日,主治医生仍为其注射了头孢吡肟。当天下午,刘丽丽就出现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被转入呼吸科重症室两天后,医生建议紧急转院北京协和。

“救护车来的时候,车身上明晃晃印着吉大一院的标志,我们哪想到是黑车?”张女士回忆称,这辆收费1.3万元的救护车上,有随行“医生”,但这个“医生”并非吉大一院的医生。

女儿死在黑救护车上,其母亲新发声:救护车曾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

2025年7月1日,张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披露了相关细节,张女士称,当“黑救护车”行驶至中途时,氧气瓶中的氧气有两次告罄,司机和“医生”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耽误了半小时。而当车辆行驶至北京通州区时,刘丽丽的生命体征彻底消失。更让我们家属崩溃的是,死亡证明上写着“多发性心肌炎”,而遗体因未行尸检早已火化。

张女士还称,法院虽判决相关责任方赔偿47万余元,但五年过去了,这笔钱始终未到账。

网友们看了张女士披露的细节,便纷纷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直指医院责任:“吉大一院这是医德沦丧啊!小诊所打针都问过敏史,大医院咋能这么疏忽?”但也有网友持怀疑态度:“五年前的事儿现在拿出来说,一面之词不好评判吧?”更多人将矛头指向黑救护车:“我母亲也是在黑救护车上走的,车上只有司机和力工,根本没抢救措施!”

医疗系统的乱象成为众矢之的。有网友晒出亲历:“在吉大二院手术,给红包的都先做,我没给就排最后,饿了两天。”也有人反思行业现状:“医疗变成贪腐垄断的暴利行业,可悲!”但也有理性声音提醒:“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在吉大一院就诊时,医生反复确认过过敏史。”

这场悲剧最刺痛公众的,是黑救护车堂而皇之地披着正规医院的外衣运营。网友南方有木说得直白:“救护车绝不能让个体经营,这是拿人命开玩笑!”可现实是,当正规120资源紧张时,不少家属只能铤而走险选择“黑车”,而某些医院内部人员与黑救护车的利益勾连,更让这条灰色产业链屡禁不止。

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评论区里,脚印儿93 分享了相似经历:孩子在吉大一院被建议做肝穿、骨穿,辗转北京后却被告知无需过度检查。这种“大病小治、小病大治”的现象,折射出部分医疗机构的信任危机。

五年时间,足以让一场医疗纠纷的热度消退,但张女士抽屉里那份泛黄的判决书,仍在无声地质问:47万元的赔偿款为何迟迟不到位?黑救护车的监管漏洞何时才能填补?当医院的白大褂与商人的逐利心交织,患者的生命安全该如何保障?

女儿死在黑救护车上,其母亲新发声:救护车曾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这场悲剧早已超越个体维权的范畴。它像一面镜子,照见医疗系统中过敏史核查的形式主义,照见转院流程中的监管真空,更照见黑救护车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网友正大光明梦想5qw 的质问振聋发聩:“年营收全国前十的医院,连头孢过敏都处理不了,钱都花哪儿去了?”

或许正如网友林夕283649811 所说:“取缔黑救护车不难,难的是让每个生命在求医路上都能被认真对待。”当制度的笼子尚未完全扎紧时,我们唯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毕竟,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躺在救护车上的刘丽丽。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