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锂电企业为何集体“扎堆”马来西亚?

中国锂电企业纷纷在马来西亚“扎堆”投资,主要归因于马来西亚在锂电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包括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锂电企业寻求海外市场以拓展业务,而马来西亚成为其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中国锂电企业在马来西亚的集体投资热潮反映了企业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洞察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考量。
文 | 华夏能源网
近两年来,锂电行业“内卷”加剧,价格屡创新低。动作灵活的锂电企业,陆续到海外开辟“第二战场”,马来西亚成为了首选目的地。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不完全统计,10几家知名锂电企业计划或已经在马来西亚投建工厂,包括亿纬锂能(SZ:300014)、蔚蓝锂芯(SZ:002245)、珠海冠宇(SH:688772)、湖南裕能(SZ:301358)、尚太科技(SZ:001301)、星源材质(SZ:300568)、恩捷股份(SZ:002812)等,总投资额超过260亿元。
这些企业不仅覆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主材,还包括精密结构件、设备等环节,甚至电芯、电池、电动汽车等企业也将马来西亚视为“出海第一站”。
对中国锂电企业,马来西亚为何有如此吸引力?中国锂电企业集体扎堆马来西亚,对锂电市场格局又有哪些影响?
260亿锂电投资涌入
中国锂电企业在马来西亚构筑了完整产业链。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核心区域,由马来半岛南部(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东马)两部分组成,中间被南海分隔,两地最近距离约600海里。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云南省略小。从广州飞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大概需要四个小时多点。
如今,马来西亚已云集了一众中国锂电企业,很多电池公司的“首个海外工厂”选址在这里。
今年2月,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下线,该工厂是亿纬锂能海外首个实现量产交付的工厂。该项目自2023年8月启动建设,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目前年产能已达到6.8亿只。今年6月,亿纬锂能又拟斥资86.54亿元,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投资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建设期不超过2.5年。
今年4月,蔚蓝锂芯的子公司天鹏电源在马来西亚投产,成为其首个海外投产的工厂。该工厂自2022年开始规划,彼时蔚蓝锂芯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设10GWh圆柱电池项目,总投资2.8亿美元(约20.33亿元人民币)。
除了电池和电芯企业,上游材料商也纷纷赶赴马来西亚,准备开启一场盛宴。
今年4月,电解液龙头新宙邦(SZ:300037)决定投建锂电池电解液等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总投资不超过2600万美元(约1.87亿元人民币)。
今年7月,正极材料企业湖南裕能也披露了马来西亚投资建厂计划,拟建设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资额约9.5亿元。
在负极材料环节,尚太科技计划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投资约1.54亿美元(约10.9亿元人民币)。尚太科技强调,这是重点推进的项目,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投产。
国内两大锂电池隔膜龙头相继“落子”,令马来西亚锂电产业圈更加热闹起来。
星源材质在2023年8月宣布投资50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能20亿平方米的隔膜生产基地,今年6月一期项目建成;2024年9月,恩捷股份也披露了,将在马来西亚规划年产能10亿平方米的隔膜项目,投资额约20亿元。
此外,马来西亚甚至吸引了生产构件的中国企业来投资。2024年10月,科达利(SZ:002850)公告称,拟在马来西亚投建精密结构件项目;今年4月,金杨股份(SZ:301210)也表示,将在马来西亚投建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额9000万美元(约6.46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在锂电池应用的下游,零跑汽车(HK:9863)与Stellantis集团在4月启动了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双方计划在2025年底启动首款零跑车型C10的本土生产。
从原材料到电池,再到车辆终端应用,中国锂电企业在马来西亚构筑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锂电企业为何青睐大马?
华夏能源网分析认为,国内锂电企业选择马来西亚,至少有五点原因。
一是马来西亚拥有成本优势,较低的人力成本和能源价格,形成了成本洼地。
在土地、电价、人工等方面,马来西亚均低于中国。叠加当地政府给予新能源项目所得税减免、设备进口关税等优惠,综合成本可下降15%-25%。这为锂电产业出海提供了极佳的营商环境。
二是市场优势。马来西亚政府正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明确提出加大推广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达15%,2040年达38%,并配套1万个公共充电桩计划,为锂电池需求提供了确定性增量。
三是地理优势。马来西亚地处亚太枢纽的核心位置,为锂电产品辐射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提供了便利。
从地理位置来看,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心脏地带,拥马六甲海峡,辐射东盟6.8亿人口的统一市场,拥有良好的港口和航运网络,交通网络便捷,物流体系完善,使得产品能够快速、高效地进入全球市场。对于锂电企业来说,在此布局,无疑是站上了打通东南亚乃至国际市场的“垫脚石”。
四是,马来西亚拥有相对健全的制造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尤其在电子产业方面,马来西亚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与锂电产业所需的精密制造环境高度匹配,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实现产能部署。
五是,布局马来西亚可以降低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今年2月,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对中国的关税贸易战加剧。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行业迎来了“史上最高关税”,美国进口关税从10.9%一度加到173%,两个半月翻了16倍(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美国关税两个半月翻16倍,中国储能还有没有“活口”?》)。尽管中美谈判后关税有所回落,但仍是悬在锂电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马来西亚建厂,可以有效规避高关税问题。目前,马来西亚已与美国达成协议,双方“对等关税”将从25%下调到19%;马来西亚既加入了“印太经济框架”,又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马来西亚外交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外资审查宽松,国际贸易摩擦风险较低。
东南亚集群效应正在显现
中国锂电企业扎堆马来西亚,正深刻重塑着当地的锂电产业生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池厂商“落子”马来西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随之而来,形成了良好的配套产业链协同效应。电池/电芯厂的集中驻扎直接推动了对锂电材料的需求提升,这进一步吸引了更多材料供应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以马来西亚为代表,中国锂电企业在整个东南亚正在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大幅降低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运营成本和供应链风险,成为继中国大陆之后又一片“锂电王国”。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全球电池制造商Top10中,已有多家企业在东南亚“落子”:
今年6月底,宁德时代(SZ:300750)在印尼的合资电池工厂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高达59亿美元(约422.5亿元人民币),涵盖红土镍矿开采、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池材料、电池回收和电池制造等全产业链。该项目建成后,可为3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
国轩高科(SZ:002074)在东南亚规划了20GWh产能。2023年12月,国轩高科泰国工厂首款电池产品正式下线,成为首家在泰国实现电池包本土生产的企业。此后,国轩高科在越南的5GWh电芯产能也于2024年投产。
此外,瑞浦兰钧(HK:0666)将首座海外电池厂放在了印尼;豪鹏科技(SZ:001283)将首座海外电池厂设在了越南;欣旺达(SZ:300207)斥资107.25亿元在泰国建设电池厂;蜂巢能源与泰国万浦集团合资建设电池厂;双登股份的港交所IPO募资,也主要用于东南亚锂离子电池生产设施建设。
面对复杂的全球竞争环境,风云变幻的地缘政治风险,中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是大势所趋,这既能规避贸易壁垒,也能贴近终端市场,赢得更多客户。但东南亚地区虽然华人众多,多国与中华文化交流频繁,但在这里投资仍面临政策、法律、文化等多重挑战。
中国锂电企业如何在迈向海外与风险管控间找到平衡,以东南亚为跳板落地好全球化战略,是中国锂电企业的现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