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丈夫砍杀妻子86刀致死!丈夫杀妻前有预谋,丈夫被判死缓惹争议

访客 2025-08-28 14:17:19 2
丈夫砍杀妻子86刀致死!丈夫杀妻前有预谋,丈夫被判死缓惹争议摘要: 丈夫预谋砍杀妻子,残忍施暴86刀致其死亡,此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丈夫最终被判处死缓,判决结果引发争议,公众对此案的关注和讨论仍在持续,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50字左右。...
丈夫预谋砍杀妻子,残忍施暴86刀致其死亡,此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丈夫最终被判处死缓,判决结果引发争议,公众对此案的关注和讨论仍在持续,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50字左右。

“我不想上新闻”——这句曾被陈某某(佛山顺德人)转发杀妻新闻时写下的感慨,最终成了她命运的残酷注脚。2024年3月8日,这位20多岁的女子在公司门口被丈夫杨某东强行拖拽上车,从佛山带至东莞后,因离婚争议惨遭杀害。而一年多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为由判处杨某东死缓,这份判决不仅让家属难以接受,更在全网引发关于“精神障碍认定”“作案预谋”的激烈讨论。

丈夫砍杀妻子86刀致死!丈夫杀妻前有预谋,丈夫被判死缓惹争议

陈某某与杨某东的交集始于2019年的大学校园。两人同为2016级学生,一次校园活动中,杨某东对台上表演的陈某某一见钟情,随后展开热烈追求,很快确立恋爱关系。2020年毕业后,两人先在广州居住,2023年陈某某到佛山禅城一家公司做文员,便一同搬到当地出租屋生活。起初的甜蜜并未持续太久,杨某东性格里的控制欲逐渐暴露,甚至演变成对陈某某的精神禁锢。

据陈某某妹妹陈婷(化名)回忆,杨某东不允许陈某某与任何异性接触,只要陈某某计划和朋友外出,他就会疯狂拨打她的电话,有时还会以报警、暗中跟踪的方式施压。到了后期,这种控制变本加厉:陈某某和朋友去吃饭,杨某东会特意在邻桌开一桌,全程盯着她的一举一动,确保她没有“越界”;哪怕是工作中的正常交流,只要涉及异性,他都会反复盘问,用猜忌和指责一点点压缩陈某某的社交空间。长期活在这种压抑中,陈某某终于在2024年3月1日下定决心离婚,她回到佛山顺德的老家,把这些年的委屈和遭遇全告诉了父母——直到这时,家人才知道她承受了这么多。

起初,事情似乎有了一丝转机。3月4日,在陈某某父母的召集下,杨某东当着双方家长的面,同意给彼此一个月的“冷静期”;3月7日晚上,他还主动给陈某某父亲打电话,语气平和地说会“妥善处理好关系”。这份“配合”让陈某某和家人都松了口气,以为矛盾能慢慢化解。可谁也没料到,这只是杨某东伪装的假象。

丈夫砍杀妻子86刀致死!丈夫杀妻前有预谋,丈夫被判死缓惹争议

3月8日13时许,杨某东出现在陈某某的公司门口。他以“自杀”相威胁,要求陈某某上车沟通离婚事宜。心软的陈某某不忍看着事情闹大,便跟着上了车。直到车辆驶上高速,陈某某才察觉不对劲——杨某东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她赶紧给堂姐发微信求救,还提到“车上有刀”。14时左右,陈某某又给堂姐发消息说“已经劝住他,准备回禅城”,堂姐这才放下心来。但事实上,杨某东根本没有折返,而是驾车一路开到了东莞市大岭山镇新塘村。

接下来的画面,成了永远的噩梦。在车上,两人因离婚再次爆发激烈争执,杨某东拿起砖头狠狠拍打陈某某的头部。陈某某趁机下车求救,可杨某东没有罢休,先后三次开车撞击她,随后又拿出刀具,朝着她的颈部、胸腹部、四肢捅刺。监控视频显示,从16时49分杨某东下车行凶,到16时53分离开现场上车,短短4分钟里,他制造了一场极致残忍的杀戮。附近群众发现后立即报警,民警赶到时,杨某东正驾车逃跑,最终被当场抓获。

尸检报告揭开了更令人心痛的细节:陈某某身上的创口多达136处,其中86处是刀伤,且大多集中在颈脖、胸腹等致命部位,每一处伤口都印证着行凶时的狠戾。而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更多“预谋”的痕迹浮出水面——他们在杨某东的手机里发现,作案前他不仅网购了四把刀具,还搜索过“丈夫杀害妻子后自杀后果”“精神失常的人犯法需要承担责任吗”等问题,显然早有准备。

丈夫砍杀妻子86刀致死!丈夫杀妻前有预谋,丈夫被判死缓惹争议

可案件的走向,却因“精神障碍”的鉴定发生了转折。抓获初期,杨某东表现出语言表述不清、情绪异常的状态,车上还留有遗书,但并未有自残或自杀行为。由于无法配合调查,公安部门在3月10日将他送至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存在精神障碍”。后续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司法鉴定进一步认定,杨某东患抑郁发作(F32),作案期间处于发病期,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即其辨认和控制能力被削弱。

2025年7月30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杨某东作案手段特别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论罪本应处极刑,但考虑到案件因婚姻家庭矛盾引发,且杨某东作案时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认罪态度较好,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8月15日,陈某某的父母和代理律师收到判决书,当即提出异议。他们认为,杨某东作案前的购刀、搜法律问题,作案时清晰的逃跑行为,以及案发前后的冷静伪装(如同意冷静期、打电话安抚家属),都说明他思路清晰、预谋明确,所谓的“精神障碍”更像是逃避重罚的伪装。8月18日,家属委托律师向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可8月22日,检察官电话告知“不予抗诉”,8月27日,检察院又出具了书面回复,维持不予抗诉的决定。目前,陈某某家属和律师已通过其他渠道申诉,坚持要为逝者讨回公道,希望能判处杨某东死刑立即执行。

丈夫砍杀妻子86刀致死!丈夫杀妻前有预谋,丈夫被判死缓惹争议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评论里满是理性的剖析与痛心。

有网友直指“精神病鉴定”的争议点:“作案前搜精神失常是否担责、提前买刀规划,作案后还能冷静开车逃跑,这哪像是‘控制能力削弱’?分明是早有预谋,想靠装病躲过死刑,太恶劣了”;也有网友心疼陈某某生前的遭遇:“从害怕上新闻到真的以悲剧登上新闻,她之前被精神控制时该多绝望?不让社交、被跟踪监视,最后还被这么残忍地杀害,一条鲜活的命不该这样被对待”;

还有人讨论法律判决的边界:“婚姻家庭矛盾不能成为轻判的理由,136个创口是极致的暴力,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得更严谨才行,不然怎么告慰受害者?”;

另有网友提醒亲密关系中的危险信号:“杨某东这种控制欲强、限制社交的行为,一开始可能披着‘在乎’的外衣,其实是精神暴力的开始,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止损,别等到无法挽回”;也有网友支持家属申诉:“希望申诉能有好结果,至少要查清‘精神障碍’的真实性,不能让预谋杀人者靠伪装逃脱应有的惩罚,这是对受害者最基本的尊重”。

丈夫砍杀妻子86刀致死!丈夫杀妻前有预谋,丈夫被判死缓惹争议

这场悲剧里,陈某某的恐惧与反抗、凶手的预谋与伪装、司法判决的争议,每一环都让人揪心。精神控制的伤害往往藏在“爱”的幌子下,容易被忽视,而“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更需要经得起细节的推敲——毕竟136处创口背后,是一条年轻生命的痛苦终结,是一个家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希望家属的申诉能得到公正对待,让凶手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愿更多人能从这件事里警醒:在亲密关系中,一旦出现控制、猜忌、暴力的苗头,一定要果断远离,别让“不想上新闻”的担忧,变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