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自幼爱玩蛇,竟将毒蛇挂脖子上炫耀,结果,男子被蛇咬死

访客 2025-09-06 17:11:10 2
男子自幼爱玩蛇,竟将毒蛇挂脖子上炫耀,结果,男子被蛇咬死摘要: 男子因自幼喜欢玩弄蛇类,竟然将毒蛇挂在脖子上炫耀,最终不幸遭到蛇咬身亡,这一事件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切勿随意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危险的毒蛇,应该保持谨慎和警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
男子因自幼喜欢玩弄蛇类,竟然将毒蛇挂在脖子上炫耀,最终不幸遭到蛇咬身亡,这一事件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切勿随意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危险的毒蛇,应该保持谨慎和警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在不少农村地区,与蛇类相遇并非新鲜事,有人对其避之不及,也有人因长期接触而心生熟稔。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沙坪镇大寨村一名男子,自幼便对蛇类有着浓厚兴趣,多年来把玩过的蛇不下千条,被当地人称为“蛇王”,男子本以为凭借经验就能驾驭各类蛇类,却未料一场源于“熟悉”的误判,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男子自幼爱玩蛇,竟将毒蛇挂脖子上炫耀,结果,男子被蛇咬死

据9月5日的报道称,9月2日,该男子接到哥哥的电话。哥哥当天在收割稻谷时,意外逮到了一条蛇,想着弟弟向来喜欢摆弄蛇,便让他过来看看。男子闻讯后很快赶到现场,看到蛇的第一眼,便凭借过往的经验判断其并无危险。现场有路人凑上前观察后,也随口说道这应该是乌梢蛇,属于无毒蛇类。这一说法让本就放松的男子更加没有了顾虑。

男子徒手将蛇拿起,先是把蛇绕在脖子上当作项链,又将其缠在腰间比作腰带,甚至任由蛇在自己身上钻来钻去,还让别人拍视频炫耀。期间,他还一边抽着烟,一边和周围的人有说有笑,丝毫没察觉到蛇的状态变化。就在众人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玩闹时,那条蛇突然对着男子的脖子咬了一口。

起初,男子并未在意这一口,觉得不过是被普通蛇类刮蹭了一下。可没过多久,他便感到脖子传来阵阵麻木感,被咬的部位更是渐渐发紫,明显是中毒的迹象。周围人见状赶紧上前帮忙,七手八脚地将他往医院送。令人惋惜的是,从被咬伤到毒性全面发作,仅仅过了2个小时,男子最终还是因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事后,一位专门科普蛇类的博主看到了现场视频,经过仔细辨认后指出,那条致男子死亡的蛇并非乌梢蛇。博主解释,乌梢蛇的头部不会有腰部那么粗,且背部多为绿褐色、灰褐色或黑褐色;而眼镜王蛇的头部偏扁且宽,头部鳞片更大,成体背面多呈灰褐、荼褐至黑褐色,二者在外形上有着明显区别。结合这些特征来看,男子当时把玩的其实是剧毒的眼镜王蛇,而非众人误以为的无毒乌梢蛇。

男子自幼爱玩蛇,竟将毒蛇挂脖子上炫耀,结果,男子被蛇咬死

事件被曝光后,众多网友围绕蛇类辨识、安全意识等话题展开了理性讨论。有网友结合自身经验分析:“我90年代常和家人做蛇类买卖,一次能经手上千斤蛇,但从不敢碰眼镜王蛇和银环蛇。这类剧毒蛇性情暴躁,即便经验丰富也得保持敬畏,不能凭主观判断下结论。”

也有网友聚焦蛇类特征辨识的重要性:“很多人分不清毒蛇和无毒蛇,总觉得‘看着像’就没问题。乌梢蛇是圆头,眼镜王蛇是扁宽头,鳞片大小也不一样,这些基础特征其实不难记,多了解一点就能避开很多风险。”

部分网友针对“经验”与“风险”的关系发表看法:“他玩过千条蛇,按理说有经验,但恰恰是这种‘经验自信’害了他。野生动物的行为没有固定模式,哪怕是常见的蛇,也可能在受到刺激时发起攻击,不能因为‘以前没事’就放松警惕。”

还有网友提到法律与保护层面:“眼镜王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捉、伤害都是违法的。他哥哥抓蛇本身就不对,后续的玩闹更是将风险放大,这不仅是安全问题,还涉及违法违规。”

另有网友从事件本质出发,呼吁重视安全意识:“近期不止这一起意外,之前还有人被马蜂蜇伤身亡,本质上都是对危险缺乏敬畏。野生动物不是玩具,哪怕看着‘温顺’,也可能携带致命风险,远离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也有网友理性探讨责任问题:“有人问这算不算他杀,其实更多是自身误判和安全意识缺失导致的悲剧。哥哥抓蛇、路人误认都有影响,但核心还是他自己对剧毒蛇类缺乏足够认知,又过于自信,才给了危险可乘之机。”

还有网友补充毒蛇危害的科普:“眼镜王蛇的毒性不算最强,但毒液量极大,被咬后几分钟就可能出现症状,送医稍有延迟就回天乏术。视频里从被咬到身亡才2小时,可见其毒性发作之快,根本没时间耽误。”

男子自幼爱玩蛇,竟将毒蛇挂脖子上炫耀,结果,男子被蛇咬死

这场悲剧的根源,在于对蛇类的误判与对危险的轻视。男子多年玩蛇的经验反而成了“盲点”,路人的随口判断又加剧了误判。这提醒人们,面对野生动物时,经验不能替代科学辨识,敬畏之心不可少,同时也需了解基础的避险知识,才能避免类似意外重演。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