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访客 2025-10-16 14:07:00 2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摘要: 本文将带你开启一场独特的“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探索上海老片的新生,通过这一旅程,你将有机会近距离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了解上海经典影片的重获新生,我们将一起探寻这些老电影的独特之...
本文将带你开启一场独特的“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探索上海老片的新生,通过这一旅程,你将有机会近距离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了解上海经典影片的重获新生,我们将一起探寻这些老电影的独特之处,感受它们所散发出的艺术气息,体验一场难忘的影视盛宴。

从街头巷尾的青春闹剧到弄堂里的祖孙温情,从战争年代的荒诞讽刺到特殊时期的反思觉醒,这5部经典影片既是上海电影黄金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见证。

10月16日,由上影集团指导,上海电影技术厂主办的“焕映·4K”中外修复电影展中的国片单元正式开票。《绑架卡拉扬》《上海假期》《三毛从军记》《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5部经过精心修复的经典国产影片,将结合电影修复技术展览、胶片放映、深度讲座及行业论坛等活动,为观众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 让经典影片不止于“被记住”,更能“被看见”“被感受”。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中国修复电影展将于10月18日-23日举行

大银幕上的名导经典 焕发新生

本次影展精选的5部影片均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涵盖喜剧、家庭、历史反思等多元类型,且均经过专业修复技术处理,以更清晰的画质、更饱满的色彩重现经典魅力。

张建亚导演的《绑架卡拉扬》(1988)灵感源自1980年代柏林爱乐乐团访华的文化热潮,讲述四个底层青年为看演出“策划绑架”指挥家的荒诞故事,通过黑色幽默折射改革开放初期年轻人对文化的热情与迷茫。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绑架卡拉扬》(1988)

同样来自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1992)则改编自张乐平同名漫画,以超现实主义手法让小三毛“参军抗日”,在啼笑皆非中反思战争的荒谬与人性的坚韧。两部影片均以鲜明时代印记和生动群像,成为观察时代的绝佳样本。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三毛从军记》(1992)

许鞍华导演的《上海假期》(1991)聚焦退休老人与美国长大的孙子在上海弄堂的“磨合日常”,通过爷孙矛盾的化解,细腻呈现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代际沟通与城市烟火气。摄影大师李屏宾镜头下的二十世纪80年代上海弄堂街道,为观众留存珍贵的城市影像记忆。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上海假期》(1991)

谢晋导演的“反思三部曲”中的两部——《天云山传奇》(1981)与《牧马人》(1982)将带领观众重回特殊历史时期。《天云山传奇》以倒叙手法揭开一段爱情与命运的纠葛,通过个体遭遇反思时代风云;《牧马人》则借西北小学教师与海外归国的父亲展开的对话,用质朴民歌唤醒对家国的深情.两部影片均以高度的生活真实感与艺术感染力,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思想解放”的代表作。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天云山传奇》(1981)

探访电影修复背后的秘密

本次影展不仅是影片的展映,更是一次对电影修复技术的深度科普与展示。据主办方介绍,所有展映影片均经过数字修复团队的精心处理,通过去噪、调色、补帧等技术手段,在保留原始胶片质感的同时提升画面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让经典作品以“更年轻的模样”与当代观众对话。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与时间交手”电影修复技术展览现场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感受修复魅力,影展特别设置两大特色活动:上海影城SHO同期举办的电影修复技术展览,将通过实物展陈、互动装置与修复前后对比影像,揭秘胶片清洁、数字扫描、色彩校正等修复流程,展现“老电影重生”的科技密码。

而10月18日在上海松江,观众不仅可以亲临现场观看胶片版影片放映,还将有机会探访上海电影技术厂的修复基地,跟着资深胶片修复的老法师们,感受老电影焕发新生背后的神奇魔法。而“从胶片到数字:电影修复的科学与艺术”主题讲座,将解析修复背后的技术难点与艺术考量。

上海影视乐园排片表

与展映联动举行的“电影修复论坛”将汇聚国内知名导演、学者及修复专家,围绕“经典影片的当代价值”“数字时代电影遗产保护”等议题展开探讨,为电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学术支持。

开启一场“可触摸的电影艺术之旅”,揭秘上海老片新生

上海影城SHO排片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