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张某龙、李某涉破坏“为人民服务”航标,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就事件立案调查

访客 2025-10-21 15:16:11 2
张某龙、李某涉破坏“为人民服务”航标,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就事件立案调查摘要: 关于张某龙和李某破坏航标事件,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已经立案调查,据悉,两人涉嫌破坏标注着“为人民服务”的航标,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相关部门将依法依规...
关于张某龙和李某破坏航标事件,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已经立案调查,据悉,两人涉嫌破坏标注着“为人民服务”的航标,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相关部门将依法依规处理此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10月21日,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为人民服务”航标被破坏一事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

近期,位于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为人民服务”航标遭到破坏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该区域属于其他草地,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对此事件进行了立案调查,对涉破坏航标人员张某龙、李某进行了多次询问,并到现场指认,组织执法人员及专家现场勘验、第三方勘测公司现场勘测。

经查,2024年张某龙(网名为新疆平头哥)、李某驾驶越野车辆在“为人民服务”航标处驾车漂移,造成了该区域草地地表被破坏。目前,调查取证已完成,案件处理工作正在进行,处理结果将及时对外公布。

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10月21日

新华社此前报道:

从空中俯瞰新疆哈密的茫茫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只争朝夕”等五处航标大字尤为醒目。这是20世纪60年代,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后来先后更名为空军第八航空学校、第八飞行学院)官兵用简陋工具刮除砾石层,露出浅色碱土后,刻画出的巨型航标。

张某龙、李某涉破坏“为人民服务”航标,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就事件立案调查

这是2016年12月23日在新疆哈密戈壁滩上拍摄的地书。

最近,“为人民服务”航标被人为破坏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显示,“人”和“民”之间布满了异常圆形痕迹。视频拍摄者——“自媒体”博主陆遥说,今年9月在查看卫星地图时,偶然发现破坏痕迹,随即驱车2000多公里来到哈密,在当地朋友和热心人士帮助下,找到与大字周边自然环境相似的砾石,最终拉运了20吨石头,耗时9天对受损区域进行修复。

哈密市宣传部门介绍,陆遥修复航标的费用将由哈密文旅全额承担,后续还会邀请他参与后期专业修复,并授予终身荣誉游客资格。

张某龙、李某涉破坏“为人民服务”航标,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就事件立案调查

驱车千里修复“为人民服务”航标,陆遥自发行为让人钦佩感动。这些航标虽不是文物,却是蕴含特殊历史记忆的文化遗存,尤其是“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在国人心中分量极重,本应成为人们自发自觉的保护对象,却遭如此破坏,让人心痛。

“戈壁滩那么大,为什么一定要来这里漂?事发许久,为什么迟迟没人管?”网友的质疑,道出了这件事的反思点:面对承载家国历史记忆的历史遗存,我们该如何保护,谁该来操这个心?

此前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巨型航标周围的异常圆圈系越野车漂移所致。记者从哈密市宣传部门了解到,越野漂移破坏行为发生在2024年,目前相关当事人已被找到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了询问,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

张某龙、李某涉破坏“为人民服务”航标,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就事件立案调查

漂移者的行为破坏了历史遗存、亵渎了先辈奉献精神,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应当受到谴责。实际上,近年来红色爱国标语等承载历史记忆的标识、设施遭到蓄意破坏的情况并不鲜见。很多人做这样事的目的,也许并无多大恶意,就是为所谓的“打卡”,为追逐网络流量。如果人人都怀有敬畏之心、心存底线,“流量引导”必然会失去市场。

今年3月,哈密市制定出台了《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其中第十五条规定,所有自驾游、旅游及赛事活动,均须严格在条例规定的指定区域内开展。自《条例》实施之日起,对违反第十五条规定的行为将依法处理。

对《条例》出台前的破坏行为,该如何处理?对尚未被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的历史文化遗存,该如何常态化保护利用?对网友发现的问题,监管部门如何能更早发现更早应对?这些问题有待相关部门深入调研、拿出办法,更有待全社会关注并形成共识。

据悉,14日,由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牵头,哈密多部门工作人员重点核查了巨型航标地表破坏范围、程度及类型,并邀请地质环境领域专家现场取样检测。后期还将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进行科学生态修复,同时也已上报上级文保部门对五处航标进行文物鉴定,采取更加科学规范的保护措施。

张某龙、李某涉破坏“为人民服务”航标,哈密伊州区林草局就事件立案调查

来源:新疆发布 新华社 B48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