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松赞“下山”

访客 2025-10-27 14:06:53 1
松赞“下山”摘要: 松赞“下山”,指的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与历史文化的结合,松赞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力量与坚韧,而“下山”则意味着从高山走向平原,融入现代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自...
松赞“下山”,指的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与历史文化的结合,松赞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力量与坚韧,而“下山”则意味着从高山走向平原,融入现代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松赞下山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变迁,更是文化发展的历程。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李昕羽

松赞“下山”

从雪山峡谷至滇池之畔,以藏地文化和在地探索为标签的松赞,正将触角伸向云南的省会核心。最新动态显示,松赞昆明林卡项目已进入关键推进阶段。本月25日官方专场招聘会的开启,更标志其落地进程正式启动。这个脱胎于建筑大师王澍作品的酒店,带着独特的高原藏地基因进驻昆明,当地高端酒店市场将迎来怎样的新变局?

昆明首家松赞入驻滇池畔

近期,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称,松赞昆明林卡项目已进入大规模实质性筹备阶段,预计明年正式开门迎客。

最有力的佐证来自于官方账号“松赞旅行”发布的一则消息——本月25日,松赞昆明林卡将启动专场招聘会。与此前招聘的管理人员不同,本次岗位多为前厅、客房、餐厅、厨房等职能岗,这也意味这座备受期待的酒店落地已近在眉睫。

去年2月,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松赞城市昆明项目(原和韵休闲中心)外立面修缮批前公示》,宣布将对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和韵休闲中心启动修缮工作,在保留原有建筑主体和动线的前提下,翻新外立面并优化功能布局,以适配松赞昆明项目的定位与用途。修缮方案显示,南侧外立面将改为松赞标志性的白色与深红色调,北侧窗墙调整为大开合设计,弧线型屋顶也将重新粉刷焕新。

作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籍建筑师,王澍的作品自带话题度。和韵休闲中心正是他在2008年承接的设计项目,也是他首次走出浙江省进行创作实践的重要作品。

和韵休闲中心位于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红塔西路28号,东邻袁晓岑艺术园,南接红塔西路,西靠望湖宾馆,北邻河道,总建筑面积达21550平方米,由10栋造型各异的小楼组成,于2012年正式落成,迄今已超十年。

王澍的设计风格以“新乡土主义”为核心,融合传统与现代,强调地域文化、自然共生与建筑语言的创新。在这座建筑中,王澍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大量融入云南当地的石林地貌和元阳梯田等元素,内部设计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材料上则大量采用旧瓦片、砖石等回收物料,沿用其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博物馆等代表作中的环保理念与材料哲学。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座造价近4亿元的建筑落成至今一直没有完全使用过,长期处于毛坯状态。如今松赞接手,有望让这座沉寂十余年的大师作品重焕生机。

据了解,按照松赞规划,这一项目将被打造为集品牌运营总部、产品研发中枢与文化旗舰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2021年,松赞便将集团总部迁至昆明,为此次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

项目计划以53间精品客房为核心载体,在此基础上配套构建完整的业态体系。除住宿功能外,还包含特色餐饮、身心疗愈中心、喜马拉雅艺术空间、人文书店、生活方式集合店,以及全年无休的文化讲座,形成覆盖住宿、消费、文化体验的多元场景。

藏地小屋到昆明,松赞的25年

从第一座由自家老宅改造的藏式小屋,到如今散落在大喜马拉雅文化带的18家精品酒店,松赞用二十四年,完成了一场关乎时间、文化与商业的独特“修行”。它的故事真正起步于2000年,萌芽却更早——可追溯至1998年,一个中年人的顿悟与追寻。

据创始人白玛多吉所述,彼时,他正深陷“怕错过”的生活焦虑中,后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逐渐顿悟,决定回到家乡,建造一个能让都市人汲取精神营养的栖息之地,让更多人看见这里的自然与文化之美,并传承下去。

在古老的松赞寺脚下的克纳村,他亲自设计、监工,将自家宅基地打造成了第一家精品民宿松赞绿谷。在白玛多吉看来,以喜马拉雅为核心的高海拔区域,正是那片能为客人提供独特文化与自然价值的精神土壤。

如今,松赞以喜马拉雅山脉为核心,按照“一环一线”(松赞香格里拉环线、松赞新滇藏线)的网络,在云南与西藏打造了17家酒店和1家帐篷营地。其中海拔最高的松赞来古山居,坐落于海拔4200米的滇藏线来古地区,即便是海拔最低的普洱绿谷,也有1300多米。目前正在推进的西藏阿里项目,所涉酒店的最高海拔更是达5030米,不断挑战旅居体验的地理极限。

纵观其发展路径,不难发现“高海拔”与“喜马拉雅文化”始终是松赞围绕布局的核心。也正因如此,在昆明将迎来松赞酒店的帖子下,不乏“出了藏区、高原,(松赞)还有这味吗”的疑问。

虽有网友解释称昆明本身便属于云贵高原,市区海拔也近1900米。但大众真正担忧的,是其脱离藏区语境、远离喜马拉雅文化核心区后,是否会丢失“在地文化沉浸体验”的灵魂?毕竟松赞的优势本就在于特色探索路线与配套服务,在滇池旁开店,独特价值在哪里?

随之而来的,还伴随着扩张节奏的争议。有网友提出疑问:松赞同一时期4-5家酒店同时在建,怎么如此大规模扩张?难道不再坚守“小而美”的初心了?

这些疑问背后,或许绕不开资本入局的影响。

长期以来,松赞都拒绝纯财务投资,直到成立21年后,才在2022年首次接受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彼时招银国际以3亿元投资入股,持股21.6%。今年3月,松赞集团主体公司西藏松赞绿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新东方通过关联公司新晋入股成为第三大股东,持股约12.4%,俞敏洪出任新董事,此前的A轮投资者招银国际的持股比例则相应稀释至约18%。

近年来,新东方正加速转型文旅赛道,旗下的旅行社业务主要聚焦中老年群体的旅游活动,尤其瞄准富裕银发族,这与松赞多年以来深耕中老年高端客源市场的积累高度契合。与此同时,经过二十余年的稳健发展,松赞一站式线路的酒店服务模式已十分成熟,新东方选择战略入股,或许正是希望借助其完善的体系与品牌影响力,加速实现自身在高端文旅领域的战略布局。

重磅礼包:昆明高端酒店发展如何

今年八月,昆明文旅发布征求意见稿,为吸引高端酒店入驻抛出重磅政策礼包。

意见里写明,凡新建或改扩建达到国家五星标准的酒店,可按固定投资额(不含土地款)的2%获得一次性补贴,单个项目封顶3000万元,且补贴可与贷款贴息、改造奖励、营业额达标奖叠加使用;存量物业改造后,若达五星标准并正式开业运营满一年,还能依营业额再获5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奖励。

早在2022年,昆明便为高端酒店业的发展立下明确目标:到2025年,新建国际知名品牌酒店不少于10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总量突破30家。当时,昆明全市已拥有8324家住宿企业,其中包括5家五星级饭店、19家四星级饭店。柏联、万豪、洲际、希尔顿等知名酒店巨头在昆明运营超30家,另有恒隆君悦酒店、翠湖丽芮酒店、滇池瑞吉酒店、滇池凯悦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等一批高品质酒店项目在建。

如今三年期满,昆明的高端酒店业市场发展几何?

据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目前全市拥有五星级或达五星级标准的高品质酒店32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26家,另有14家旅游民宿被列入云南省等级旅游民宿培育库。

从具体落地成果来看,2022年的在建项目,如今多数转为市场增量。其中,昆明君悦酒店、昆明翠湖丽芮酒店、昆明JEN酒店等均已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昆明高端酒店市场的新标杆。香格里拉集团双品牌项目中的昆明香格里拉酒店,目前开业待定,而滇池瑞吉酒店、滇池凯悦酒店等项目仍在持续推进。

在新项目方面,中旅打造的昆明海樵维景国际酒店已于本月18日竣工,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另有官渡区建国饭店等一批项目破土动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西山区在重点文旅项目招商推介大会上成功签约丽思卡尔顿酒店、昆明英帕索酒店项目,将与同期披露的Snow Peak昆明滇池露营营地项目一起,进一步丰富滇池黄金旅游岸线的产品内涵,为昆明高端度假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加持下,存量改造也是一大热点,除原和韵休闲中心改造而成的松赞昆明林卡外,昆明怡景园度假酒店将改造升级成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英迪格与VOCO双品牌酒店。

整体来看,目前昆明的高端酒店市场已形成清晰的品牌梯队,以携程榜单作参考,奢华板块由昆明柏联酒店、昆明古滇半山温泉酒店领衔,国际品牌与本土力量则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豪华酒店阵营,其中包括洲际、宋品、索菲特、华邑等知名品牌,覆盖商务、休闲。从地理分布上看,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多家高端酒店倾向于聚集在生态环境优越的滇池度假区附近,形成了相对密集的高端住宿集群。

不过,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昆明高端酒店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项目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期推进,包括春城首府瑞吉酒店、海伦国际万怡酒店、锦慧金融中心英迪格酒店、俊发生态半岛的凯悦酒店以及度假区的华尔道夫酒店等知名项目。

松赞“进城”:书写昆明度假市场“新剧本”

不管如何,松赞进驻昆明,势必成为昆明高端酒店市场的一个重要多元住宿产品补充。提及松赞,多数人会联想到藏地雪山下的小众秘境,或是茶马古道旁的文化驿站。这个以“秘境”闻名的酒店品牌,始终与远离尘嚣的意象紧密相连。

如今,松赞却将“走出藏区”的关键布局落在了云南省会昆明,这不仅是一次品牌的空间转移,更是一场对当地高端度假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 走出藏区 松赞为何选择昆明

或许是因为与藏族文化的深度勾连,让不少人对松赞的起源产生误解,实际上它从云南香格里拉发家,是地道的本土力量。走出藏区的关键一步,松赞选择将棋子落在春城昆明,这一决定并非偶然。

松赞昆明林卡项目定位,清晰地揭示了其战略意图:它不只是一家酒店,更是一个集品牌运营总部、产品研发中枢与文化旗舰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早在2021年,松赞就已将集团总部从香格里拉迁至昆明。这正是看中昆明作为西南门户城市,所拥有的完善的交通网络与城市资源,既能为其协调分布在云南、西藏、四川的18家酒店运营提供极大便利,也为未来的跨区域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选址逻辑,在同类高端品牌的发展轨迹中也能找到印证。另一小众奢华品牌、有“轻奢版安缦”之称的柏联酒店,同样发轫于昆明,并以次为根基辐射西南市场。可见对于这类植根于区域文化的奢华品牌而言,总部的选择从来不止于商务便利,更在于与品牌基因、市场版图的深度咬合。

另一方面,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也与松赞60后、70后主力客群的需求高度契合。

  • 填补空白 昆明为何需要松赞

如今的昆明高端酒店市场,已形成滇池度假区为核心的酒店集群。洲际、君悦、索菲特等国际品牌扎堆,本土品牌柏联也以“温泉康养”站稳脚跟,看似供给充足,实则藏着“文化沉浸体验”的明显空白。

长期以来,昆明虽坐拥滇池、石林、民族文化等优质资源,却因缺乏特色体验,始终难以摆脱“游客中转站”的尴尬境地,多数游客在此仅停留一两晚,看完滇池便转赴大理、丽江,高价值消费与深度体验需求持续外流。

在“酒店即目的地”的大趋势下,松赞的落地恰逢其时。其昆明林卡项目计划打造的喜马拉雅艺术空间、全年文化讲座,以及对旧物料环保理念的践行,不仅是对王澍“新乡土主义”建筑的活化,更将藏地文化精髓与云南本土的如石林地貌、梯田元素深度融合,通过艺术展陈、文化活动、手工艺体验等多元业态,打造别具匠心的文化沉浸场景,让酒店从“暂时住一晚”变为“体验目的地”,真正留住游客、留住消费。

综上,松赞昆明林卡的落地,不仅是一家酒店的开业,更是昆明作为“国际度假目的地”的一次价值升级,它让酒店不再是旅行中的一个暂时落脚的空间,而是连接城市文化、自然与人文的枢纽,既让游客感受滇池的生态之美,也触摸到藏地与云南交融的文化深度,有望推动昆明从“旅游中转站”真正走向“文旅体验高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