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儿子竟将母亲骨灰“扣押”七个月拒不下葬,只因母亲房产给了三女儿

访客 2025-10-29 14:53:58 2
儿子竟将母亲骨灰“扣押”七个月拒不下葬,只因母亲房产给了三女儿摘要: 儿子因不满母亲将房产给了三女儿,竟然将母亲的骨灰扣押了七个月而不进行下葬,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争议,有人认为儿子的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不尊重母亲的意愿和遗产安排;有人认为应深入...
儿子因不满母亲将房产给了三女儿,竟然将母亲的骨灰扣押了七个月而不进行下葬,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争议,有人认为儿子的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不尊重母亲的意愿和遗产安排;有人认为应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儿子的动机,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一事件提醒人们要关注家庭关系和遗产纠纷问题,尊重逝者和亲属的意愿,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家庭矛盾。

因对遗产分配不满,儿子竟将母亲骨灰“扣押”七个月拒不下葬!这起冲击人伦底线的殡葬服务合同纠纷案,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成为本市法检系统在重阳节前联手亮剑,捍卫“夕阳红”尊严与权益的司法宣言。

骨灰成遗产博弈筹码,法院判决捍卫伦理底线

陈阿姨夫妇早年未雨绸缪,在女儿们陪同下购置了合葬墓地,墓穴证书使用者登记为老两口,认购人则为儿子王某。2016年老伴去世落葬后,证书转由王某保管。2022年陈阿姨病逝,她生前立下公证遗嘱,将名下财产主要分配给女儿们。此举引发儿子王某的强烈不满。

在母亲遗体火化后,王某竟以此作为要挟筹码,要求三姐妹书面承诺放弃继承母亲房产,否则拒绝办理落葬。他甚至强硬告知墓园:“我不到场,谁都不能落葬!”导致陈阿姨的骨灰在殡仪馆寄放长达七个月,无法入土为安。悲愤无奈之下,三姐妹将弟弟王某与墓园一同告上法庭。

青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作出了情、理、法交融的判决。法院认为,墓穴是为陈阿姨夫妇特定购买,陈阿姨享有排他性使用权。在其亡故后,基于社会公序良俗,其女儿有权代为行使此项权利,墓园负有协助落葬的义务。

判决书中更严正指出:“王某作为人子,以遗产分配争议为由拒绝将母亲落葬,此行为严重违背了中华民族‘入土为安’的传统伦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悖人伦常情。” 因此,法院判决王某及墓园必须协助三姐妹办理陈阿姨的骨灰落葬手续。这一判决,不仅解决了家庭纠纷,更以司法权威重申了基本的道德底线。

三方会签,构筑司法保护网

昨天,在盈浦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青浦区“老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基地”正式启用,并迎来首场重磅活动。以上案例在活动上做了分享,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儿子竟将母亲骨灰“扣押”七个月拒不下葬,只因母亲房产给了三女儿

青浦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与区民政局在此联合会签了《关于加强老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配合协作办法》。这份文件超越了常规的会议纪要,它清晰界定了三方在涉老案件线索的快速移送与联合办理、涉案老年人的综合社会救助与帮扶、以及下沉社区的联合法治宣传等方面的权责与协作机制。此举旨在打破部门壁垒,将司法的刚性、检察的监督与民政的温情有机融合,为守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社会共治网络。

“银龄”听证,司法透明暖人心

签约仪式后,一场特殊的公开听证会紧接着举行。青浦区检察院就一起涉老轻微刑事案件是否作出不起诉决定,听取了各方意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听证员席上出现了“银龄”听证员的身影。邀请长者评议涉老案件,不仅提升了听证的专业性与亲和力,更让司法决策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与信任,体现了司法机关在法理之外的人文关怀。

儿子竟将母亲骨灰“扣押”七个月拒不下葬,只因母亲房产给了三女儿

发布白皮书,明晰未来保护路径为系统展示工作成果与规划未来,活动现场发布了《上海市青浦区老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2023-2025)》。该白皮书通过详实的数据图表、系统的履职回顾与前沿的趋势研判,精选了包括上述殡葬案在内的多个典型案例,清晰勾勒出青浦区在未来几年涉老司法保护工作的重点方向与创新路径,为公众了解与实践提供了权威参考。

活动在与会人员观看防范养老诈骗普法宣传片后落下帷幕。青浦区法检两院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养老理财、遗产继承、消费欺诈等老年人权益易受侵害的新领域、新动向,将保障理念深度融入每一个司法案件的办理中,以更实的履职成效和更广的社会合力,切实提升全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来源 | 上观新闻-新民法谭 D21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