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浦迈“费用瘦身”促业绩高增,CDMO利润回正时点不明丨看财报

奥浦迈通过降低费用实现业绩高增长,实施“费用瘦身”策略,尽管CDMO利润回正的具体时点尚不确定,但公司财报表现值得关注,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和提高效率,奥浦迈成功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未来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图片由AI生成
CXO赛道加速分化的2025上半场,奥浦迈递上一份“高增带忧”的期中答卷。
奥浦迈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23.77%,培养基主业持续大增。归母净利润3754.69万元,同比大增55.55%;扣非净利润为2957.73万元,同比飙升76.73%,这种爆发力在二季度集中释放。
毛利率连降、净利率反升的罕见组合,让奥浦迈的成绩单呈现出另一个切面——CDMO板块成本高企,上半年再亏1058.67万元,亏损额虽环比收窄,盈亏拐点到来仍无明确时点。
费用“瘦身”利润增速反超营收
这份期中答卷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利润增速对营收增速的反超,其背后是整个CXO行业逐渐走出低谷、加速回暖的清晰信号。
上半年,奥浦迈55.55%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较自身23.77%的营收增速形成明显差异。这种业绩弹性的释放,主要来自营收及费用管控两个维度的突破。
奥浦迈净利润增长曲线,图源:同花顺
一是第二季度的爆发式增长。奥浦迈单季度营收9406.92万元,同比增速达47.21%,归母净利润2287.89万元,同比激增401.78%,扣非净利润更是激增3012.71%至1877.76万元。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公司边际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营业收入的核心动力主要源于客户管线的持续推进与海外市场的加速扩张。
其中,细胞培养基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9%,达到1.55亿元,贡献了总收入的87.34%,依然是整体业绩提升的核心驱动力;境外产品销售收入增速亮眼,增幅达34.92%,国际化布局成效逐渐显现。
截至本财报期末,奥浦迈共有282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相较2024年末增加35个,增长幅度14.17%。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149个、临床Ⅰ期阶段58个、临床Ⅱ期阶段32个、临床Ⅲ期阶段32个、商业化生产阶段11个。
二是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3120.7万元,同比下降29.71%,占营收比例也从上年同期的30.92%骤降至17.56%,下降13.36个百分点。
这种效率提升在CXO行业规模化发展阶段尤为关键。在剔除上年同期新厂房验证费影响后,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合计同比基本持平,有效优化了成本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利润水平。
尤其管理费用一项,较去年同期下降34.03%,主要是公司募投项目“奥浦迈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去年同期的调试运营成本计入管理费用,而今年全部转入营业成本核算所致。
奥浦迈期间费用增长曲线,图源:同花顺
相对强劲的现金流亦是构成增长的另一重要佐证。
奥浦迈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34.39万元,同比暴增271.78%,是归母净利润的1.63倍;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54元,同比增幅也超过250%。这一改善主要源自销售收入增加、回款情况改善以及保函保证金的收回。
充足的现金流为公司承接大体量订单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下一轮产能扩张提前备足“燃料”。中信建投研报表示,随着2024年海外市场逐渐回暖,部分国内CXO企业2024年新签订单端展现良好增长趋势,2025年上半年整体海外需求仍旧较好,有望逐渐在业绩上开始体现;但国内投融资整体处于底部,恢复预计仍需要一定时间。
CDMO利润回正暂无时间表
一组看似矛盾的数据是,销售净利润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6.58%提升20.96%的同时,毛利率却下降了3.12个百分点。近三期半年报显示,奥浦迈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1.64%、59.96%、56.84%,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这种毛利率降而净利率升的现象,按CXO行业通常的盈利逻辑来看并不算多见。
奥浦迈净利率与毛利率曲线,图源:同花顺
除费用结构优化的因素外,毛利率下降还可能伴随着业务结构调整的主动选择。
笔者拆解财报发现,奥浦迈上半年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服务虽实现收入2227.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4%,却对应高达3285.87万元的成本,致使业务端直接亏损1058.67万元,毛利率下探至-47.53%。
奥浦迈CDMO业务亏损及毛利率变化,图源:Wind
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奥浦迈CDMO新产线全面投产,初期产能利用率偏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由正转负。全年该板块毛利率跌至-25.29%,同比骤降58.66个百分点,成为当年利润下滑的最大拖累。
此次半年报来看,CDMO板块亏损额虽由去年末的1329万元收窄,但规模扩张尚未跨过盈亏拐点,利润回正仍无明确时点。
研发端持续加码是CDMO亏损主因之一。奥浦迈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2414.22万元,同比增加56.97%,占营收的13.58%。这些资金部分用于在美国、太仓等地快速扩充研发团队;另一部分持续迭代培养基产品、拓宽CDMO服务边界,短期推高了成本曲线。
奥浦迈在财报中坦言,CDMO赛道强手如林,既有老牌CMO/CDMO巨头,也有跨国药企的自有研发体系。与成熟的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资金实力、销售网络、品牌影响力、市场声誉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产品在进口替代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也对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除成熟竞争对手外,奥浦迈还面临来自市场新入者的竞争。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可能将面临市场竞争不力进而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6月初,奥浦迈公告称拟以14.51亿元收购澎立生物100%股权,整合细胞培养基与临床前CRO服务,标的公司在2025年度、2026年度、2027年度业绩承诺期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00万元、6500万元、7800万元。市场资金愿不愿意为新故事买单,还得看整合能否跑出真业绩。(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丨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