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官宣春秋假!河南:已经出台鼓励政策
摘要:
多地官方宣布实行春秋假制度,河南已经出台鼓励政策,这一新举措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休息时间和旅游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春秋假的实施将分散假期,减轻旅游高峰期的压力,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合... 多地官方宣布实行春秋假制度,河南已经出台鼓励政策,这一新举措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休息时间和旅游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春秋假的实施将分散假期,减轻旅游高峰期的压力,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此举也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平衡学习与生活,这一新政策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实施。
2025年10月,广东、浙江、湖北等多地中小学公布春秋假安排,其中佛山、宁波、利川等地秋假集中在11月,通过调休形成5天“小长假”,部分区域最长可连休9天。
学生“假期福利”让上班族眼热的同时,也让“春秋假”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春秋假能推广吗?家长与孩子的假期时间该如何平衡?
多地官宣设置春秋假
河南已经出台鼓励政策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
其实,春秋假并非新生事物。对于不少80后、90后,尤其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而言,当年的“麦假”“农忙假”就是最质朴的春秋假雏形。
“小时候每到收麦的季节,学校会放几天麦假,我们都要回家帮忙抢收麦子,现在想想觉得很有意思,那段时光很幸福。”来自南阳的周女士说。
各地的实践探索随之展开:今年3月,湖北恩施利川市明确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放假时间为2025年4月7日至8日;今年8月,广东佛山市教育局发布通知,明确将在新学年于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春秋假试点,秋假3天、春假2天;截至目前,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绝大多数地市都安排在了11月的不同时间,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目前“中小学春秋假各地怎么放”相关话题已登上热搜榜单第一名。
中小学春秋假各地怎么放?
2025年,更多地方开始落实中小学生“春秋假”,其模式基本是与清明、五一、国庆等小长假连休。值得一提的是,乌鲁木齐市还在今年将12月1日至12月5日定为“雪假”,并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滑雪的机会。
相比于传统的寒暑假,春秋季天气不会过热或过冷,气候适宜,更加适合出游。此外,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入春入秋存在时间差异,不同地方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春秋假时间,为错峰出游创造了条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前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行春秋假作为优化假期结构的重要探索,其对居民消费的提振作用并非简单的“假期数量增加”所能概括,而是涉及消费时间再分配、需求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平衡的系统性影响。
杨宜勇指出,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旅游人数达8.26亿人次,但游客满意度仅为78分(满分100分),低于平日均值10分。而春秋季(3—5月、9—11月)正值旅游淡季,气候适宜且避开传统高峰,若增设3—5天春秋假,可分流约30%的长假客流。
根据杨宜勇的测算,从短期(1至2年)看,春秋假可以贡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0.4%~0.6%的增量,长期(3至5年)则可提升至约1%~1.66%。
中小学春秋假
撬动淡季旅游消费
如果要放好“春秋假”,不只多增加几天假期,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2024年进行的一项有1333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71.3%的受访者支持在更多大中小学放春假,但同时也有很多受访者认为要把放春假落到实处——有58.7%的受访者认为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带薪休假,55.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要安排好课程进度和课程时间。
此前广西、四川南充等地统计部门也针对职工家庭做过春假调研,多数人表示支持,少数反对声音也集中在类似的现实顾虑上。
多数家长支持
今年春假期间,针对部分家庭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杭州市多个城区设置了托管服务点,为春假期间家长看护有困难、有托管需求的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托管服务以看护为主,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提供阅读指导、文体活动、兴趣拓展等服务,不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