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手摸蛋糕,店家好心劝阻,结果,其母大肆诬陷店家惹爆评
摘要:
孩子触摸蛋糕时,店家善意地进行了劝阻,孩子的母亲却对店家进行无理指责,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批评,此事反映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于店家的合理劝阻应持理解和尊重态度。... 孩子触摸蛋糕时,店家善意地进行了劝阻,孩子的母亲却对店家进行无理指责,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批评,此事反映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于店家的合理劝阻应持理解和尊重态度。
原本只是一次日常的进店消费,却因一句提醒酿成网络争议;本是维护公共卫生的合理劝阻,反倒引来无端诋毁与商业损失。近日,江西景德镇一家蛋糕店的遭遇,在社交平台掀起了关于公共礼仪、网络言论边界的热烈讨论,监控镜头记录下的完整过程,让事件的来龙去脉愈发清晰,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在公共场合,如何平衡个人感受与公共规则?
据10月30日的报道称,10月20日下午1点45分左右,景德镇这家蛋糕店内,店员正有条不紊地整理着橱窗里的甜品。此时,一名女子带着孩子走进店内,孩子被橱窗里未经包装的蛋糕吸引,伸手便要触摸裸露在外的糕点。见此情景,店员立刻上前温和提醒:“手不能拿哦,你要是想要,我来帮你装,这些都是没包装的,不能直接用手碰呀。”
这本是出于食品卫生安全的常规提醒,却似乎触怒了孩子的母亲。母亲当场对着孩子怒斥:“要什么要?烦死了,以后再也不来了!”语气中的不满与烦躁溢于言表。随后,女子带着孩子匆匆离开店铺。谁也没想到,短短5分钟后,社交平台上便出现了多条由该女子发布的“避雷”贴文。帖子中,她言之凿凿地控诉这家蛋糕店“卫生条件极差”“吃了会拉肚子”,甚至声称店家“用烂香蕉制作假榴莲千层”,字里行间满是负面评价,呼吁网友共同抵制。
这些带着强烈引导性的帖子很快在本地社交圈扩散,不明真相的网友起初纷纷表示“会避雷”,这让蛋糕店负责人始料未及。为了证明自身清白,也为了不让无端指责影响店铺声誉,10月21日,店主公开了店内的完整监控录像。视频清晰还原了事发全过程:店员的提醒礼貌且耐心,全程没有过激言辞;孩子确实有触摸无包装蛋糕的行为,而女子离开时的怒气,更像是迁怒于店员的合理劝阻。
监控一经发布,舆论瞬间反转。越来越多网友看清了事件真相,原本倾向于相信顾客的声音逐渐被理性讨论取代。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评论聚焦于事件核心,呈现出多元且理性的思考。有网友直言:“食品卫生是底线,店家提醒孩子不触摸无包装蛋糕完全合理,这既是对其他顾客负责,也是行业基本要求,顾客不该因为被提醒就恶意诋毁。”
也有网友从家长的角度发表看法:“孩子不懂事想摸蛋糕可以理解,但家长的态度太极端了。被店员温和提醒后,不反思自己没管好小孩,反而发帖诬陷店家,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还可能触犯法律。”还有网友关注到网络言论的杀伤力:“现在网络传播太快,一条不实‘避雷’帖可能让一家小店陷入经营困境,发帖人应该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能仅凭个人情绪就随意诋毁他人。”
部分网友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观点:“作为经常买现制糕点的人,特别能理解店家的提醒,无包装食品被直接触摸后,不仅不卫生,其他顾客也会介意,店员的做法没任何问题。”另有网友提到市场监管的介入:“还好有市监部门检查,没发现所谓的‘烂香蕉’问题,也能还店家一个清白,希望后续检测结果能彻底打消大家的疑虑。”还有网友关注维权进展:“店家起诉维权是正确的,面对恶意诽谤不能忍气吞声,只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遏制这种不良风气。”
随着舆论发酵,10月29日,有网友发现,当事顾客已悄悄删除了此前发布的所有“避雷”贴文,但截至此时,蛋糕店方面仍未收到对方的任何道歉。蛋糕店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自从被诬陷后,店内客流量明显减少,生意受到不小影响,事发近十天,店家始终在等待一个合理的解释,却迟迟没有结果。目前,店家已经收集了相关证据,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处理。
从景德镇市浮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传来的消息显示,事件发生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前往涉事蛋糕店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核查了顾客所称“使用烂香蕉制作甜品”的情况,经过细致排查,并未发现相关问题。此外,市监部门已对店内在售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相关检测结果出来后,会及时向社会发布通报,确保公众知情权。
这场由一句善意提醒引发的风波,看似是件小事,却折射出当下社会的多重议题。公共场合的礼仪规范、网络言论的责任边界、商家维权的合理途径,都在此次事件中被反复讨论。在公共空间中,每个人都有享受服务的权利,但同时也应遵守基本的公共规则,尊重他人的工作与劳动;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随意捏造事实、恶意诋毁他人,不仅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自己也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商家而言,面对无端诋毁,选择用监控取证、通过法律维权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值得肯定;而作为消费者,更应理性对待日常消费中的小摩擦,切勿因一时情绪就采取极端方式。市场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既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商家澄清了事实,这种公正监管正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
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一次提醒,让更多人在公共生活中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在网络空间里多一份理性与敬畏。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唯有相互尊重、依规处事,才能营造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消费环境与社会氛围。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