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股算力租赁跨界:有梦想照进现实也有一戳就破的泡沫|焦点

访客 2025-10-31 14:21:45 3
A股算力租赁跨界:有梦想照进现实也有一戳就破的泡沫|焦点摘要: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算力租赁跨界的新趋势,一些企业尝试通过租赁方式获取算力资源,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这一领域也存在泡沫现象,需要警惕,本文聚焦这一话题,探讨了算力租赁跨界的发展前...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算力租赁跨界的新趋势,一些企业尝试通过租赁方式获取算力资源,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这一领域也存在泡沫现象,需要警惕,本文聚焦这一话题,探讨了算力租赁跨界的发展前景,以及需要注意的风险点,梦想照进现实的同时,也要防范一戳就破的泡沫。

近日,历时近一年的群兴玩具(002575,SZ)跨界算力闹剧终于落下帷幕,这也宣告着又一个传统企业跨界算力租赁的失败。

从2024年至今,生成式AI的爆发性发展,算力如同工业时代的电力一样,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面对主业增长的天花板,众多A股公司纷纷跨界涌入算力赛道,从传统制造到文化娱乐,从建筑工程到纺织企业,都试图抓住这一黄金机遇。一时间 “皆可跨界算力” 成为资本市场奇观。

仅仅一年多时间后,跨界者们的命运正走向分化——有的黯然退出,有的苦苦支撑,有的则凭借协同效应撑起业绩。

这场尚未结束的跨界算力租赁的大潮,究竟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还是新一轮概念炒作的泡沫,而谁又能在其中分享红利。

各路企业涌入算力租赁赛道​​

这场跨界算力浪潮的兴起,和当下AI的爆发深度同频。

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迎来爆发性的发展,使得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全球范围内对算力的渴求,催生了一个巨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在这一背景下,A股市场中许多面临主业增长瓶颈或渴望抓住风口的公司,纷纷将算力业务视为实现第二增长曲线乃至彻底转型的黄金机遇。

这股潮流来势汹汹,从2024年延续至今。不完全统计显示,有数十家A股公司宣布跨界算力租赁业务。这些跨界者的背景五花八门,动机也各不相同,但大多都是主业的发展困境构成了这些公司跨界布局的核心推动力。

以玩具制造商群兴玩具为例,2024年其营收虽然同比增长近500%,但却依然没能盈利,扣非净利润更是下滑超过600%,传统主业已难以支撑公司快速发展。进入2025年,公司依然延续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今年2月,公司公告拟以现金形式收购算力服务商智算科技51%股权,正式宣布切入算力业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群兴玩具的跨界布局,也只是其十年内五次追逐市场风口的"习惯动作"。

又如连续多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华升股份(600156,SH),在2025年6月启动方案,拟收购专注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易信科技,希望通过此举深度融入全国算力网络布局,扭转传统麻纺业务的颓势。

原本从事景观照明工程的罗曼股份(605289,SH),则拟通过现金方式部分收购从事AIDC算力服务器与集群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业务的武桐高新,借此进入算力业务领域。

此前主业为建筑设备租赁的海南华铁(603300,SH)也是其中一员,其在获得地方国资入主前就高调宣布投资10亿跨界算力,其后更是对外披露签订一笔价值近37亿元的算力服务大单,转型势头凶猛。

与上述需要在传统业务上突围的上市公司不同,作为国内头部智慧存储设备制造商的协创数据(300857,SH)近些年业绩表现不错,但其也看中了算力业务的发展空间。从今年3月份至今,公司披露多个采购计划,总计投入122亿采购算力服务器,开展算力租赁业务。

在各家宣布跨界算力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基本都给予了最直接的反馈:任何与算力业务沾边的利好消息都能显著刺激股价,知名游资们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将狂欢推至高潮。包括上述公司在内,宣布之后甚至尚未正式公告披露,二级市场的股价就已经开始启动,其中罗曼股份更是创造了其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

A股算力租赁跨界:有梦想照进现实也有一戳就破的泡沫|焦点

图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检验下的真假跨界

​然而,喧嚣终究会平静,潮水也必然退去。在时间的检验下,前期被热炒的算力概念股开始出现剧烈分化。那些缺乏实质支撑、仅靠概念炒作的公司,其光环迅速黯淡,股价大跌,甚至演变成一场场闹剧;有的公司则还在苦苦支撑,希望迎来转机,而有的公司已经将算力业务和公司原有业务结合,快速支撑起业绩。

“跨界专业户”群兴玩具历时8个月的算力跨界闹剧落下帷幕。公司近日宣布终止天宽科技相关股份的收购,这也成为公司自2014年以来第五次重大重组折戟,"追风口-重组-失败"的循环还在继续。与此同时,公司股价接近腰斩。

2025年9月底,海南华铁突然宣布终止37亿元算力大单。消息一出,股价应声连续跌停,众多后期涌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监管部门也随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对其立案调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洗礼,有的公司已彻底无缘算力业务,而有的公司为了转型,不惜前期亏损也要咬牙坚持,莲花控股(600186,SH )便是如此。

当下莲花控股的算力业务主要由旗下莲花紫星开展,而开展业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金融借款。2024年年报显示,虽然全年算力服务业务带来了8064万的营收,42.45%的毛利率还算可观,但因为巨额的借款导致利息费用高达3186万,同比上升5559.39%,最终算力服务业务亏损1455万。进入2025年,前六个月莲花紫星终于站上盈亏平衡线,实现净利润145万元,但公司的利息费用依然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9.8%,并且莲花紫星的净利率仅约为2.1%。在年报的问询函中,莲花控股坦言:"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在5年内",但需注意的是,这样的预测都是基于一切顺利的情况。如果由于算力设备更新换代,导致设备的出租率与租金下降,将会影响上述预测。更加值得外界注意的是,莲花控股2024年的前十大客户中,有6家都出现了算力租赁合同提前终止的情况。这都将导致上市公司算力设备投资回收期增长。

但也有表现不错的,笔者梳理公开数据发现,跨界算力业务并能够快速支撑起企业业绩的,似乎都要和算力业务有着一定的协同性。

智联网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智微智能(001339,SZ)从2024年成立子公司腾云智算,开启算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其智算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超过100%的增长,并与原有的工业物联网业务形成了良好的协同。

另一家成功者传统电子制造平台协创数据(300857,SZ),可以说用资金砸出了"硬件+算力"新的业务格局。虽然其2025年三季报中未披露算力业务增长情况,但在半年报中,公司披露智能算力及产品服务实现收入12.21亿元,同比增长100%。

​谁将分享算力租赁的红利

算力业务,或者进一步探究算力租赁究竟是不是一门可持续的好生意?答案是肯定的。

从前景来看,算力需求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起点。国内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训练和推理都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支持。自建算力成本高昂,不仅需要购买大量昂贵的硬件设备,还需承担后续的运维和管理成本,算力租赁则提供了一种灵活、高效且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

国信证券在其研报中预计,未来三年中国智能算力租赁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3%,至2027年,中国智能算力租赁市场规模将达1346EFlops。更重要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给予了强力支持。"十四五"规划已将算力基础设施置于关键位置,"十五五"规划关于算力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重点任务逐步明晰。"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以及为算力中心创新融资渠道(如REITs)等政策的出台,都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沃土。

然而,广阔的前景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者都能分享红利,算力租赁业是一个具有高壁垒的行业。

在国信证券看来,"渠道、组网、资金周转能力为算力租赁核心壁垒"。

首先,就是要有稳定的拿卡能力。在英伟达高端芯片如H100等供应受限,国产替代尚未能完全替代的背景下,资源垄断性成为关键。莲花控股此前在购买GPU及服务器的过程中就出现过供应商订单无法交付的问题。

其次,强力的交付、上线和后续运营能力,也是后期提升算力租赁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

同时,资金周转能力也是考验这些跨界上市公司的关键之一。协创数据短时间、大规模的投入,让其财务数据急剧承压。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24年末的55.66%飙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末的78.33%;莲花控股也不得不付出高额利息,借款推进业务发展。

不难发现,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那些能够穿越概念炒作周期、凭借扎实的运营能力和技术创新构建起护城河的企业,才能真正把握住算力时代的机遇,成为最后的赢家;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将更加成熟看待正在或是将要跨界算力业务的公司。这场跨界大潮,在经历了多个闹剧之后,正从初期的狂热走向理性。(文 | 公司观察,作者 |曹晟源 ,编辑 |邓皓天 )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