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

访客 2025-11-04 15:06:10 2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摘要: 近日,有人号称“昆仑童子”,利用神秘力量大肆敛财并涉嫌奸淫妇女,其骗术被称为“天道鸿元”,这一行为被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以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
近日,有人号称“昆仑童子”,利用神秘力量大肆敛财并涉嫌奸淫妇女,其骗术被称为“天道鸿元”,这一行为被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以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事件提醒人们要警惕各种形式的骗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025年深秋,当王鹃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中国反邪教网的警示视频时,距离她最后一次向"天道鸿元"师父转账已经过去九个月。这个曾经让她坚信能"消灾祛病"的线上组织,最终让她失去了数十万元积蓄和至亲之人。这起案件的曝光,撕开了网络非法组织的新型生存形态。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

据11月3日的报道称,2021年的一个深夜,产后抑郁的赵雨欣在刷短视频时遇到了"明轩"。这位主播用淡蓝色天空做背景,用一行行跳动的文字直击痛点:"脾气暴躁、突然心慌?其实是磁场出了问题。"评论区里,数千条金光头像的点赞和"感恩师兄"的留言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直到后来她才知道,这些看似自发的互动,都是组织成员用"为师兄捧场"的名义进行的系统性控评。

在"青风"的直播间,赵雨欣看到了更震撼的场景:数百名和她一样被生活困扰的人聚集在这里,有人诉说背痛如压巨石,有人哭诉婚姻破裂。主播们用"打窍""消业"等专业术语构建起一套神秘话语体系,将现实困境归因于"负能量磁场"。这种精准的情感共鸣,让许多人在虚拟空间中找到了归属感 。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

这种模式在"天道鸿元"组织中被标准化:通过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精准触达情感脆弱人群;用"消灾祛病"的承诺吸引关注;通过连麦互动、社群运营建立精神依赖。从2021年到2025年案发,该组织在六大平台建立600余个账号,累计获得500余万次点击,发展成员3000余人。

报道中称,"落座"是组织设计的关键敛财环节。赵雨欣在加入三个月后,被要求购买一尊售价800元的造像,然后支付5000元"落座费"请师父上门开光。更荒诞的是,她还需要承担从河南到浙江的差旅费。当瘦小的尚某增穿着双排扣棉服出现在她家时,这个被信徒称为"昆仑童子"的头目,只是匆匆烧了几张黄纸便离去 。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

这种仪式化的敛财手段极具迷惑性。王鹃为了给母亲续命,先后转账数十万元。她回忆说:"师父说只要诚心供奉,就能延长十年寿命。"但直到母亲去世,她才发现所谓的"能量注入"不过是一场骗局。案件数据显示,尚某增通过"落座"、"消灾法事"等名目,累计敛财超500万元,同时以"皇帝转世"为幌子奸淫10名女性。

组织内部的"丛林文化"群聊,本质上是一个严密的精神控制体系。成员被要求每天观看直播、转发"开示",稍有懈怠就会被警告"心不诚则遭天谴"。这种规训机制让许多人即使心生怀疑,也难以摆脱依赖。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

案件侦破后,"天道鸿元"的600余个账号被封禁,但新型变种组织依然活跃。2025年10月,赵雨欣发现曾经的"师兄"们又在新平台开设直播间,用"三期末劫""正法修行"等话术重新引流。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凸显了网络非法组织的治理困境。

专家指出,这类组织的隐蔽性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用"磁场调理""能量疗愈"等文化词汇替代敏感表述,规避平台审核;二是通过社群私聊完成最终转化,避开公开监管;三是利用算法推荐精准锁定易受害群体。北京联合大学学者薛鹏分析:"传统的线下打击模式已经难以应对这种网络原生型非法组织,需要构建'疏堵结合'的协同治理体系。"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

面对新型网络非法组织,治理手段正在发生变革。河南警方在案件侦办中,通过分析500余万条聊天记录,梳理出组织的层级架构和资金流向,最终锁定关键人物。这种大数据驱动的侦查模式,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新范式。

号称“昆仑童子”,大肆敛财并奸淫妇女!“天道鸿元”骗术被曝光

平台责任的压实成为关键环节。多家短视频平台开始将"精神控制""隐蔽敛财"等特征转化为AI识别指标,对涉及"末世论""祛病消灾"的内容自动标注。同时,通过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在相关视频下方插入反邪教提示,从源头切断传播链条。

当一位匿名受害者说出"曾经的负能量,其实是抑郁症躯体化"时,道出了这类案件的本质。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需要建立起两道防线:技术层面的精准识别,和认知层面的科学素养。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打着"修行"旗号的网络幽灵无处遁形。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