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骗往缅甸的高中生胡一啸回国,他在电诈园区生不如死的经历曝出

高中生胡一啸被骗至缅甸,身陷电诈园区,经历生死劫难后终于回国,他在园区遭受非人待遇,生命岌岌可危,整个经历如同生不如死,此事暴露出跨国电诈的严重性和对年轻人的巨大危害,提醒社会各界加强防范,保护青少年免受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暑期里,一则消息让不少人松了口气——安徽合肥庐江县18岁的胡一啸,在被诱骗至境外电诈园区近两个月后,终于被警方平安送回了家。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胡宗兵已经在外奔波了一个多月,从合肥到昆明再到西双版纳,沿着儿子失联前的轨迹一点点寻找线索。这场牵动人心的寻子与获救,揭开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惊魂经历,更藏着当下境外电诈团伙瞄准年轻人的隐秘陷阱。
时间拉回今年四月,胡一啸带着对“独立赚钱”的期待离开了学校。这个刚成年的高中生没太多社会经验,在合肥找工作时屡屡碰壁——要么是不喜欢的岗位,要么是觉得待遇太低。就在他有些沮丧时,网上一条“高薪资、低强度”的主播工作信息,像块磁石吸住了他。那时的他或许没意识到,这场“轻松赚钱”的诱惑,会把自己拖进深渊。
按照对方的安排,胡一啸被“接”往云南。后来他才告诉父亲,从坐上那辆在公交站台接上他的车开始,自由就已经被剥夺了。车子几经辗转,最终停在了边境附近。他记得,有人从境外递过来梯子,架在带铁丝网的防护栏上,身后还有人押着,一步步把他“送”过了境。至于具体到了缅甸哪处电诈园区,混乱的记忆里,他始终没能说清。
进了园区,所谓的“工作”露出了真面目。行动被24小时盯着,住的地方不过是简陋的工棚,和他一起被关着的,大多是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因为长相清秀,他被要求用“恋爱”的名义在社交平台上聊天,目的是把人引到一些不知名的小平台——这正是电诈团伙常用的“引流”套路。白天需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稍有不从,晚上就可能挨打,而且,会被打得皮开肉绽,简直是生不如死。这样的日子,他过了近两个月。
另一边,胡宗兵在六月发现联系不上儿子时,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开始在网上发寻子信息,字里行间都是焦急,“孩子才18岁,没见过什么世面,要是遇到危险可怎么办?”他一边在线下跑遍可能的地点,一边联系媒体发声,希望能借助更多力量找到儿子。七月中旬,当警方告诉他胡一啸已在境外时,他整夜睡不着觉,“一想到那些关于电诈园区的报道,就浑身冒冷汗”。
转机出现在七月下旬。当时,陕西汉中失联高中生彭宇轩平安回国的消息传开,胡宗兵第一时间联系了彭宇轩的父亲。相似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希望——在舆论关注和政府压力下,或许儿子也能被放出来。果然,三天后的7月23日,一位在境外的安徽老乡联系上了胡一啸的母亲,说孩子已经脱离园区,很快就能回国。没过多久,胡一啸用别人的手机发来消息,报了平安。最终,在安徽与云南警方的协作下,他被顺利接回了家。
这场虚惊一场的经历,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在相关话题下留言:“刚出校门的孩子,对‘高薪’的想象太简单了。他们没经历过社会复杂,总觉得‘轻松赚钱’是可能的,这恰恰被骗子抓住了。”还有人注意到,胡一啸和此前的彭宇轩,都是高中生,都因“高薪兼职”被骗,“这说明骗子现在就盯着这类群体——暑假没人时刻看管,又想证明自己能赚钱,警惕性还没建立起来。”
更多评论聚焦在“如何防范”上。有网友提到:“学校和家长得多提醒啊,别只说‘别被骗’,得具体讲清楚这些套路——比如‘境外高薪’基本都是陷阱,‘包机票接送’很可能是剥夺自由的开始。”也有人感慨跨境救援的不易:“胡一啸是幸运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想想那些还没被救回来的孩子,家长该多煎熬?”
事实上,胡宗兵在寻子过程中,就曾拦下过一个同样被“高薪招聘”吸引的男青年。而他儿子回来后,手机几乎没停过——全是其他寻子家长的电话和微信。“他们都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关系,想通过我找孩子。”胡宗兵无奈地说,“可我除了认识几个媒体,真没别的资源。”这背后,是无数家庭面对类似困境时的无力。
胡一啸的18岁,注定会因为这段经历刻骨铭心。但比他的幸运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类案件会频频发生?当“轻松赚钱”的诱饵一次次抛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当电诈团伙把目光精准锁定在暑期的学生群体,或许我们更该做的,是提前织好防护网——家庭多些对孩子职业观的引导,学校强化防诈教育的针对性,社会加大对“境外高薪”骗局的曝光力度。毕竟,让每个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被陷阱绊倒,才是对成长最好的守护。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