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一妇科主任因遭网暴自杀,网暴缘于三起医疗纠纷,详情曝出

周口一妇科主任因遭受网络暴力而自杀,起因涉及三起医疗纠纷,该医生因医疗纠纷遭到网民的指责和攻击,网络上的恶意言论和攻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网络暴力的严重危害,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网络世界的喧嚣从未停歇,而当虚拟空间的恶意具象化为现实中的悲剧,总让人难以平静。近日,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晓蓓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选择跳楼自杀,这起事件如一块巨石投入舆论湖面,激起层层涟漪。8月4日,邵医生的遗体已在老家下葬,而围绕她的争议与叹息,仍在持续发酵。
据8月5日的媒体报道称,一切的起点,是三起医疗纠纷。起初,前两位患者家属发布的视频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直到这三起纠纷的家属在抖音上相遇,彼此关注、互相推荐作品,才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来了大批网络水军对邵医生的集中攻击。恶评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将这位从医多年的妇产科医生推向了绝望边缘。
7月30日,不堪其扰的邵医生曾独自前往周口市太昊路派出所报警,却被告知未予立案。据其丈夫张先生回忆,那天邵医生与警察闹得不愉快,回家后他还在电话里反复劝慰。可劝慰终究抵不过持续的恶意,7月31日,周口六院的工作人员陪同邵医生再次报警,张先生也特意请假陪同前往。这一次,警方立了案,却未明确解决办法,也没有第一时间联系网暴者下架视频。张先生当时就跟警察强调,“不要不当回事,因为网暴想不开自杀的案例有很多”,只是这句提醒,最终没能拦住悲剧的发生。
8月1日,邵医生在抖音发布了一条告别视频,又与孙子孙女视频通话,给张先生留下一封遗书后,选择了跳楼。遗书中,她详细写下了三起医疗纠纷的来龙去脉,最后叮嘱丈夫一定要替自己正名。“她是太绝望了,没人能帮她。”张先生的话语里,满是无力。事发后,派出所取走了邵医生的手机,下架了她的告别视频和网暴者账号内的全部内容。8月2日,公安局、卫健委及周口六院召开会议,公安局成立三个专班,针对三个涉事账号展开调查。
网络上,除了汹涌的恶意,也有不少温暖的记忆在流动。许多邵医生曾经的患者自发发布视频悼念,字里行间都是对她的认可。有人说,去年自己生孩子时是邵主任做的手术,打麻药时吓得全身发抖,邵主任进来后双手抱着她的头轻声安抚,那份温柔让人瞬间安心;还有人回忆,自己因胎盘低大出血住院时,邵医生一直握着她的手安慰,原本还想着生二胎再找邵医生,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心里难过得不行。这些细碎的片段,勾勒出一位尽职尽责、心怀善意的医生形象。
张先生眼中的妻子,同样是位“很优秀的医生”。作为同行,两人因工作常年两地分居,聚少离多。有时他回周口,邵医生也顾不上回家,就在医院病房里守着,他劝她休息,她总说“妇产科随时有突发情况,离不开”。这份对职业的坚守,与后来遭遇的网暴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回溯那三起引发风波的医疗纠纷,细节逐渐清晰。第一起中,一名产妇因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宫保命,家属签署同意书后,产妇顺利诞下女婴。可事后,家属却以“娶媳妇花了50多万,生了女孩还切除了子宫,家里要绝后”为由,要求医院和医生赔偿100万。他们住院时就开始在抖音发布相关内容,出院后还将周口六院与产妇曾就诊过的郑州一家医院一同告上法庭。一个多星期前,合肥的司法鉴定刚结束,结果尚未公布,但现场专家初步结论认为此事与妇产科无关,家属却并未罢手,依旧在抖音持续发布内容。
第二起纠纷发生在一名生三胎的产妇身上。因胎儿较大,邵医生多次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建议剖腹产,并明确告知顺产可能导致子宫破裂的风险。但夫妻二人执意顺产,还签署了风险同意书,称后果自负。最终,产妇子宫破裂,胎儿进入腹腔后窒息死亡,产妇经抢救保住性命。家属曾到医院闹事,在医院建议走法律程序后,转而在抖音发布视频。
第三起则是两年前的旧事。当时产妇生产顺利,孩子出生两天后突然因缺氧出现皮肤青紫,医院发现后及时送往新生儿ICU抢救,最终治愈出院。两年后,孩子被确诊为脑瘫,家属未做任何医疗鉴定,便认定是医生失误。可事实上,缺氧发生在出生两天后,不排除喂奶不当等原因,且脑瘫成因复杂,大脑缺氧只是其中之一。医院拿出了标准完备的手术记录,家属却认为是篡改记录,纠缠不休。
事件发酵后,外界试图从相关部门了解更多信息。8月5日,媒体致电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提供了医政科电话,接通后表明身份,对方却称“打错了”,随即挂断。联系周口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记录问题后表示需上报领导,截至目前仍未收到回复。媒体多次拨打周口市公安局新闻宣传科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同日,河南省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确认8月1日20时38分周口六院发生坠楼事件,邵某某经抢救无效于8月2日凌晨死亡,相关部门已成立调查组,正依法依规调查处理,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这场悲剧里,有邵医生面对网暴时的无助,有患者记忆里的温暖,也有医疗纠纷中难以厘清的纠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恶意言论的杀伤力早已被多次证实,如何遏制网暴、为受害者提供有效保护,始终是需要直面的课题。而医疗纠纷的解决,更需要理性与规则——无论是家属维护权益,还是医生守护职业尊严,都该在法律框架内寻求答案,而非让情绪裹挟着恶意,将本应互信的关系推向对立面。毕竟,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该让我们更懂得敬畏与克制。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