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7岁男孩在苍山走失已2日,搜救仍无果,男孩父母请网友帮忙找孩子

访客 2025-08-11 18:06:01 2
7岁男孩在苍山走失已2日,搜救仍无果,男孩父母请网友帮忙找孩子摘要: 一名7岁男孩在苍山走失,已经两天时间,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但尚未找到男孩,男孩的父母急切地寻求网友的帮助,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失踪的孩子,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一名7岁男孩在苍山走失,已经两天时间,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但尚未找到男孩,男孩的父母急切地寻求网友的帮助,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失踪的孩子,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苍山的云雾总带着几分变幻莫测,时而轻柔漫过林间,时而裹挟着雨丝浸透草木。8月9日那天,这片连绵的山域里,多了一份焦灼的牵挂——一名7岁男孩在这里走失了。

7岁男孩在苍山走失已2日,搜救仍无果,男孩父母请网友帮忙找孩子

事情发生在当天11时40分左右,大理元阳书院附近的苍山区域,男孩王一铠(化名)没了踪迹。寻人启事上写着,他的书包上有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成了最初寻找他的一点线索。很快,有网友透露,孩子是在参加一个户外独立营时走散的,跟着老师活动时,不知怎的就脱离了队伍。

消息传开后,大理蓝天救援队在当天下午5点30分紧急集合,搜救的灯光开始在山林间晃动。到了8月11日,参与搜救的志愿者物资协调人说,搜寻还在继续,暂时没有突破性进展。夜里的山林交给专业人员和消防员,白天则有更多人加入,大家都在等官方的最新消息。

这场搜救牵动了太多人的心。超过300名志愿者自发赶来,有人扛着物资,有人提着食物,还有开餐馆的店主,特意为搜救人员准备热乎的餐食。从8月10日晚开始,山脚下的物资接力就没停过,塑料布、手电筒、饮用水……这些带着温度的物件,沿着山路一点点往深处送,仿佛在为搜寻的脚步搭起一座桥梁。

可苍山太大了,层峦叠嶂,植被茂密,加上8月11日断断续续的小雨,山路变得湿滑难行,雾气也给视线蒙上了一层纱。更让人揪心的是,王一铠是个自闭症孩子。志愿者们最担心的,就是他听到陌生的动静会害怕,反而往更隐蔽的地方躲。“陌生人叫他名字,他不一定会答应。”

8月11日一大早,王一铠的父母特意录了一段声音,“王一铠快出来,妈妈这里有可乐和奥利奥”“爸爸在找你呢”,这些声音,通过扩音器在林间回荡,希望能穿透孩子的不安,让他循着声音走出困境。不过,到了午后,还是没有发现王一铠的踪影。王一铠的父母呼吁网友:请帮帮忙!帮我们寻找一下孩子!

当地救援队负责人早前也提到,孩子是在山脚区域走失的,但苍山面积太广,他往哪个方向去了,谁也说不准,这让搜救难度陡增。而元阳书院的工作人员则透露出另一个情况:常有私人机构组织儿童来苍山采菌子、徒步,还冒用书院的名义,他们之前为此投诉过。这次男孩参加的独立营,是否也与这些机构有关,暂时还不清楚,只是书院的人从9日晚到10日上午,一直悬着心等消息。

7岁男孩在苍山走失已2日,搜救仍无果,男孩父母请网友帮忙找孩子

网络上,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已经爆屏。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带队的老师:“老师严重失职,肯定负全责。如果小孩五天内没有找到,赔偿几十万是跑不了的。”在这类评论里,能感受到对儿童安全的强烈关切——既然组织了户外活动,就该尽到看护责任,尤其面对的是7岁的孩子,稍有疏忽就可能出意外。

也有人从搜救方式上提出建议:“为什么不用无人红外线搜索?”他们觉得,苍山地形复杂,人工搜寻效率有限,或许科技手段能帮上忙,“红外线能穿透植被,说不定能更快发现孩子的踪迹”。这样的声音里,藏着对搜救效率的期盼,希望能借助技术缩短寻找的时间。

更多评论则充满了担忧与祝福。“自闭症孩子对环境变化很敏感,下雨又冷,真怕他受委屈。”有人念叨着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希望父母的声音能被他听到;“300多名志愿者,还有那么多人送物资,太让人感动了”,不少人被这份自发的善意打动,觉得在危难面前,陌生人的援手最有力量;还有人提醒户外机构:“带孩子进山不是小事,尤其特殊孩子,安全措施必须做足,路线规划、人员配比、应急方案,一样都不能少。”

7岁男孩在苍山走失已2日,搜救仍无果,男孩父母请网友帮忙找孩子

其实,这场走失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户外独立营本是让孩子接触自然的好事,但一旦脱离了安全的底线,就可能变成隐患。对于特殊儿童,更需要细致入微的看护,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放大风险。而搜救过程中涌动的善意,又让人看到了社会的温度——那些提着物资上山的人,那些在雨里呼喊名字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一个陌生的孩子。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