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犯猥亵儿童罪入监,被三囚犯打断肋骨,三囚犯:他的罪行恶心

访客 2025-08-13 14:39:40 2
男子犯猥亵儿童罪入监,被三囚犯打断肋骨,三囚犯:他的罪行恶心摘要: 一名男子因犯猥亵儿童罪入狱,在狱中遭到三名囚犯暴力对待,导致其肋骨断裂,据称,这三名囚犯认为该男子的罪行令人恶心,因此对他进行了报复,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讨论,对于监狱内的安全和囚...
一名男子因犯猥亵儿童罪入狱,在狱中遭到三名囚犯暴力对待,导致其肋骨断裂,据称,这三名囚犯认为该男子的罪行令人恶心,因此对他进行了报复,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讨论,对于监狱内的安全和囚犯待遇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2025年8月,一份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判决信息,把人们的目光拉回两年前的看守所。49岁的李某不会想到,自己因涉嫌猥亵儿童罪被羁押后,会在监室里遭遇另一场风暴——同监室的三名男子,用拳头和耳光,给了他一顿带着"正义"名义的教训。

男子犯猥亵儿童罪入监,被三囚犯打断肋骨,三囚犯:他的罪行恶心

事情的脉络并不复杂。2023年12月21日,李某被送进看守所时,或许还在盘算着案件的走向。可仅仅一天后,麻烦就找上门了。同监室的谢某和吴某,总觉得李某的犯罪行为"很恶心,让人讨厌",便借着"背不住监规""打扫卫生不干净"的由头,对他动了手。耳光扇在脸上,拳脚落在胸背和腿上,疼是实打实的,可谢某和吴某似乎觉得,这是在替谁讨个公道。

更糟的是,12月23日上午,吴某又喊来同监室的孙某,让他也加入进来。孙某犹豫了一下,还是对着李某的胸部打了两拳。后来鉴定结果出来,李某的胸部损伤构成轻伤二级。这顿以"教训"为名的殴打,最终让谢某、吴某、孙某都站上了被告席,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起诉。而李某这边,也没闲着,他向三人索赔23万余元,只是没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法院认定他"举证不能",告诉他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男子犯猥亵儿童罪入监,被三囚犯打断肋骨,三囚犯:他的罪行恶心

法院的判决很明确:谢某和吴某在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孙某在言语胁迫下动手,起次要作用,是从犯。三人都因故意伤害罪获刑,再加上各自之前的罪名,最终数罪并罚。法律的尺子,终究没绕过任何一方。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像个炸开的油锅,各种声音搅在一起,却又透着各自的逻辑。

有人觉得打得好,字里行间都是解气。"汕尾陈先生"直言"支持打人者的英勇行为","爱笑的蛋蛋君"甚至想给打人者寄东西、充生活费,"大话老G"说"应该锦旗表扬一番","烟飞烟灭2g"则觉得"这个应该适当减刑"。更有人把情绪落到被猥亵的儿童身上,"劳秀6V"说"连犯罪分子都看不惯的犯罪行为应该判死刑","风中独自飘零RS5"提到"监狱里最看不上的就是犯强奸罪的,最容易被收拾",仿佛这顿打,是替那些无法开口的孩子出了口恶气。

但也有不少人清醒地指出,这不是正义,是暴力的伪装。"可爱且柔润的mmN"说得直白:"这种正义感的背后,不是信仰,而是暴力和攻击性的外在宣泄。"她提醒大家,别被表面的"正义"迷惑,"他们可能强奸过妇女,可能聚众吸毒,可能寻衅滋事",今天能借着"讨厌猥亵"动手,明天也能为别的理由施暴。"开膛狗丶杰克"更犀利:"信这fake news,指望罪犯伸张正义?如果他们这么正义怎么进去的?"在他看来,这本质上和校园霸凌没区别,"就是你好欺负而已"。

还有人把焦点放在法律和规则上。"igames001"一句"讲法时代,论迹不论心",点出了法治社会的基本逻辑——行为的边界,终究要由法律来定,而不是凭"心"里的好恶。"社慧万象211"说得更实在:"法律最终维护了公正,暴力不该成为选择。希望社会更安宁。"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带着调侃或疑问。"能半hf"说"谁看见别人打他了?明明是他自己撞上来的","檀广a3"跟着帮腔"李某自己摔伤的,诬赖好人",像是在给打人者找借口;"吴二憨"则追问"打人者三人犯的是什么罪?",透着对案件细节的好奇;"有感而发SofXC"想到了看守所的责任,"应该让监狱方也赔偿","光逸云2I"则提醒"看守所应加强管理"。

男子犯猥亵儿童罪入监,被三囚犯打断肋骨,三囚犯:他的罪行恶心

这些评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对"正义"的不同理解。有人把朴素的情绪当成正义,觉得对坏人就该用狠招;有人则坚守规则,认为哪怕是罪犯,其合法权益也该被法律保护。

说到底,李某的行为确实可恨,猥亵儿童是触碰底线的恶行,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但谢某、吴某、孙某的拳头,终究不是衡量正义的标尺。法律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避免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标准去"执法"——今天你能因"讨厌"动手,明天我就能因"愤怒"伤人,最后剩下的只会是弱肉强食的混乱。

看守所作为监管场所,本应是秩序的维护者,让每个在押人员都得到应有的对待,既不能纵容恶行,也不能放任暴力。这起案件里,法律既惩罚了李某的涉嫌犯罪,也追究了谢某三人的故意伤害,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该披着暴力的外衣出现。而那些在评论区里吵吵嚷嚷的声音,与其说是在讨论这起案件,不如说是在拷问每个人心里那杆秤——当我们期待正义时,究竟是在期待规则的胜利,还是情绪的宣泄?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