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漂亮女孩挑战翼装飞行,不幸坠落身亡,飞行前的话首次曝出

一名漂亮女孩勇敢地挑战了翼装飞行,然而却不幸坠落身亡,在飞行前,她的言论首次被曝光,她曾表示对飞行的热爱和对挑战的追求,但这次尝试却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悲剧,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极限运动安全的关注和思考。
当极限运动的翅膀掠过天际,总有人在仰望中思考:那些向着云端纵身一跃的身影,究竟是在追逐自由,还是在与命运豪赌?2020年初夏的张家界,云雾尚未散尽,上山找柴的村民在密林深处撞见的那个黑色身影,让这样的思考有了具体的落点——那是失踪数日的翼装飞行者刘安,她披着形似蝙蝠的飞行服,最终没能回到地面。
没人能轻易说清这个24岁女孩走向那片天空的轨迹。天津的富裕家庭给了她优渥的起点,保姆照料、司机接送是童年常态,父母忙于生意,却也从未亏待过她的爱好。别的女孩收集洋娃娃时,她剪着短发穿运动服,在院子里和男孩比滑板,摔出伤口也笑得兴奋;家人从不说“不许玩”,只叮嘱“注意安全”,最好的装备永远第一时间送到她手上。
改变发生在高二暑假的海岛之旅。巴厘岛的海水像一块磁石,把她的魂勾了去。潜水时失重的自由,冲浪时与海浪的角力,快艇劈开浪花的轰鸣,让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活着的沸腾”。回到国内,课本上的字变得模糊,她满脑子都是海底的光和浪尖的风。父母看她魂不守舍,开出了一个“交易”:去巴厘岛把潜水玩够,回来就得考上大学。
18岁的刘安独自拖着行李箱去了巴厘岛。顶级教练、专业装备,加上骨子里的拼劲,她很快拿到潜水证,教练总说“这姑娘比男孩能扛”。可潜水证握在手里,考学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在父母和家教的催促下,她勉强挤过高考的门槛,进了一所普通大学——于她而言,这更像给父母的交代,真正的生活,藏在课堂之外。
大学成了她解锁极限运动的钥匙。滑雪时冲过雪道的疾风,跑酷时翻越障碍的心跳,高空跳伞瞬间失重的窒息感……每一次挑战都像给生命充电。有人劝她“太冒险”,她却觉得“护具是累赘”,享受的就是危险边缘那丝若有若无的紧张。在澳门,她第一次蹦极就选了全亚洲最高的台子,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跳下去的瞬间,恐高感碎成了风里的尖叫。
翼装飞行是她给自己的“终极命题”。在跳伞圈听说“玩翼装才是真牛人”时,她眼里的光藏不住——那是把身体变成翅膀,在天地间滑行的自由,是极限运动里最接近“飞”的形态。家人得知时差点断了她的经济来源,父亲气得几天不说话,可她软磨硬泡,早就备齐了装备,最终还是背着飞行服去了世界各地受训。
一年多的训练让她能在空旷地带完成飞行,拍摄的视频在网上攒了不少粉丝,“极限女神”的标签跟着她。可圈内人都知道,翼装飞行的死亡率高得惊人,被称为“与死神擦肩的游戏”。当传媒公司邀请她去天门山拍纪录片时,她还是去了——那里是极限运动的圣地,也是事故频发的险地。作为新手,她不可能不知道危险,但年轻的冲劲像油门,踩下去就难收住。
那天,她在2500米高空跃出飞机,镜头追着她的身影。前19秒一切正常,可随后身形突然偏移,偏离了预定路线。按规程该立刻拉开降落伞的时刻,她没能做到。黑色的飞行服最终坠入密林,再也没能展开。
日前,有人首次曝出了刘安飞行前一天留下的话:“如果我死了,把遗体捐出去,让我换种方式活着,体验别样人生。”这句话也算是她的遗言,令人唏嘘。当众多网友得知她的这句遗言后,网上掀起的讨论,比她的飞行视频更热闹。
“家里什么都有,偏要去玩命,父母养这么大容易吗?”有人盯着她的家境,觉得是“好日子没过够”;“24岁啊,人生才刚开始,为了几分钟的刺激,值吗?”更多人叹着气,算着生命的账;也有人试图理解她:“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安稳里活一辈子,她只是选了自己的活法,哪怕代价太大。”
“极限运动的边界在哪里?是挑战自我,还是拿命下注?”有网友较真起来,“热爱值得尊重,但不把生命当回事,就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也有人提到她的父母:“支持孩子的爱好没错,但是不是该多些引导?知道翼装这么危险,真的该任由她去吗?”
还有声音落在那句遗言上:“能平静说出这话,是早就做好了准备,还是把死亡看得太轻?”“她想换种方式活着,可活着本身,不就是最该珍惜的方式吗?”
回望刘安的轨迹,从院子里的滑板到天门山的翼装,她似乎一直在追逐“更强烈的活着”。有人觉得这是任性,有人觉得这是勇气,可无论如何,生命的重量从来不止于个人的选择。极限运动的魅力在于突破,但突破的前提,该是对生命的敬畏——毕竟,所有的热爱,都该在活着的前提下才有意义。那片密林中的黑色身影,最终成了一道提醒:自由的翅膀,永远需要系着对生命的牵挂。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