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北大肿瘤博士患癌去世!年仅35岁,她曾是“肿瘤杀手”,网友痛惜

访客 2025-08-18 16:24:22 4
北大肿瘤博士患癌去世!年仅35岁,她曾是“肿瘤杀手”,网友痛惜摘要: 北大肿瘤博士因癌症去世,年仅35岁,这位曾是患者眼中的“肿瘤杀手”的英才,因疾病不幸离世,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痛惜,她的离世提醒人们,健康无价,生命的脆弱需倍加珍惜,此事件引起社会...
北大肿瘤博士因癌症去世,年仅35岁,这位曾是患者眼中的“肿瘤杀手”的英才,因疾病不幸离世,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痛惜,她的离世提醒人们,健康无价,生命的脆弱需倍加珍惜,此事件引起社会对于年轻专业人士健康问题的关注,呼吁更多人关注自身健康,预防疾病。

医学界近期传来令人扼腕的消息,北大医学博士、北京首钢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黄丹丹,在与癌症顽强抗争8个月后,最终未能战胜病魔,于盛年35岁遗憾离世。这位曾累计接诊2500余例恶性肿瘤患者、为300位末期癌症患者提供安宁疗养服务的医生,即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以专业视角记录抗癌历程,用笔记为更多患者点亮前行的微光。她的离去,不仅让亲友、同事与患者陷入悲痛,更引发了大众对癌症、医疗工作者健康等议题的广泛讨论。

北大肿瘤博士患癌去世!年仅35岁,她曾是“肿瘤杀手”,网友痛惜

黄丹丹的人生轨迹,是一部从贫困山村走向医学高地的奋斗史。她出身河南一个普通山村,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凭借超乎常人的刻苦考入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校期间,她始终保持优异成绩,最终以全年级第一的身份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开启本硕博连读的医学深造之路。

博士毕业那年,她的人生迎来双重收获:不仅与同为医学博士的爱人组建家庭,后续诞下儿子,还顺利入职北京首钢医院,逐步成长为肿瘤内科领域的骨干医师。在同事眼中,她是效率与专业兼具的“火箭丹”——7年间,她不仅在全国胃肠肿瘤全科会诊比赛中6次斩获总冠军,还先后获评首钢青年先锋、三八红旗手、优秀青年教师,更参与国家卫健委巡回讲座,将肿瘤防治知识传递到更多地方。对待患者,她始终秉持同理心,收到的“白衣天使”锦旗,既是对她医术的认可,更是对她医者仁心的见证。

北大肿瘤博士患癌去世!年仅35岁,她曾是“肿瘤杀手”,网友痛惜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24年12月。彼时,黄丹丹身上突然出现多处出血点,就医检查后发现血小板数值骤降至8(正常范围为125-350),作为肿瘤领域的专业医师,她立刻意识到情况危急。未等脊髓穿刺结果出炉,高烧便接踵而至,体温飙升至39度,脾脏迅速肿大并伴随感染坏死,她很快陷入昏迷,生命垂危。经过紧急抢救,她暂时脱离危险,但随后的诊断结果却让她陷入绝望:弥漫大B淋巴瘤晚期,且已出现骨髓转移,骨髓中90%的细胞均为肿瘤细胞。

面对绝境,黄丹丹没有退缩。她迅速启动化疗应急方案,经过治疗,体内癌细胞占比降至3%,她也得以在春节期间与家人短暂团聚,享受了一段难得的温馨时光。然而,好景不长,2025年3月,她突然出现嘴歪眼斜的半侧面瘫症状——作为肿瘤医生,她清楚这是癌细胞脑转移、压迫神经的信号,而她所患的亚型,正是淋巴瘤中被称为“癌王”的类型,不仅治愈难度极高,复发速度也远超其他亚型。当时,肿瘤医院给出的生存期预判为3至6个月,最坏情况仅能存活3个月。

北大肿瘤博士患癌去世!年仅35岁,她曾是“肿瘤杀手”,网友痛惜

即便知道希望渺茫,黄丹丹仍选择以“患者”与“医师”的双重身份对抗病魔。她将自己的病情视作最棘手的病例,开始系统记录抗癌笔记,从治疗方案选择到身体反应,从药物副作用应对到心态调节,每一个细节都详尽留存。几个月间,她先后经历9次化疗、20次腰穿,病情反复起伏,身体也因治疗承受着巨大痛苦:全身多处真菌感染导致皮肤呈现黄黑色,头发大量脱落,面容憔悴不堪,与此前意气风发的模样判若两人。

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时,她因药物反应出现四肢“火烧般”的剧痛,连续20天无法下床活动,但只要身体稍有好转,便立刻整理治疗过程中的“减痛诀窍”,分享给更多病友;哪怕精力不济,她仍坚持回复每一位前来咨询的患癌网友,耐心解答疑问,鼓励他们少走弯路,积极面对病情。她在笔记中写道:“专家给出新的治疗方案,哪怕有1%的希望,我都会拿出100%积极的努力去尝试,因为我是坚强的‘火箭丹’。”这份坚韧,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北大肿瘤博士患癌去世!年仅35岁,她曾是“肿瘤杀手”,网友痛惜

黄丹丹的故事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评论区里满是惋惜与思考。有网友聚焦医疗工作者的健康状况,感慨“太累是主要诱发因素,一路走好,好医生,也希望更多在一线的医生不要太辛苦了”,还有人补充道“医生压力大,特别是肿瘤科医生。基本上没假期,夜班值班后,第二天还能见到值班医生在上白班,好医生真的太辛苦了”,道出了医疗行业高压工作的现状。

北大肿瘤博士患癌去世!年仅35岁,她曾是“肿瘤杀手”,网友痛惜

黄丹丹的一生,是医者仁心的生动写照——她以专业治愈患者,以坚韧对抗病魔,以无私传递希望。35岁的生命虽短暂,却因坚守与奉献而格外厚重。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面对绝境,勇气与善意仍能创造价值;而她留下的抗癌笔记与对生命的敬畏,更会成为激励无数人前行的力量。愿这位优秀的医生在天堂得以安息,重拾曾经笑容灿烂的模样,也愿她的故事能让更多人关注医疗工作者的健康,重视自身免疫与癌症早筛,让遗憾不再重演。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