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已与儿子认亲,2年后又有一个儿子找来,男子遇“真假儿子”

访客 2025-08-19 15:00:00 2
男子已与儿子认亲,2年后又有一个儿子找来,男子遇“真假儿子”摘要: 男子已经与儿子认亲并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在两年后,另一个自称是他儿子的男子突然出现,这让男子面临真假儿子的困境,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确认,最终确定了真正的亲子关系,这一事件引发了广...
男子已经与儿子认亲并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在两年后,另一个自称是他儿子的男子突然出现,这让男子面临真假儿子的困境,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确认,最终确定了真正的亲子关系,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涉及到亲子关系的认定、血缘与感情的重要性等话题,男子经历真假儿子事件,经过调查和确认最终确定真正的亲子关系,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涉及亲子关系认定、血缘与感情的重要性等话题。

一场跨越36年的寻亲之旅,在认亲时刻突然撞上“真假儿子”的波折——河北邯郸37岁男子袁某强,驱车1600余公里奔赴四川宜宾江安县的小山村,本想与寻觅半生的亲生父亲团聚,却得知父亲两年前早已“找回”一个儿子。这场看似矛盾的认亲风波,背后藏着两代人的悲欢离合,也让“寻亲”这件事多了几分沉重与温暖。

男子已与儿子认亲,2年后又有一个儿子找来,男子遇“真假儿子”

时间回到1990年,彼时还叫“张某强”的袁某强刚满两岁,跟着母亲李某富一起从四川宜宾江安县夕佳山镇柏香村消失。在外打工的父亲老张接到村干部通知时,整个人都懵了,赶回家后发动所有亲友四处寻找,可茫茫人海中,妻子和小儿子就像人间蒸发,几年过去都没有半点音讯。后来,在亲友劝说下,老张重组家庭,又有了两个孩子,但对失踪的妻儿,始终藏着一份牵挂。

而另一边,失踪的袁某强几经辗转,被河北邯郸的养父母从医院抱回抚养。养父母家还有一个姐姐,一家人待他视如己出,小时候偶尔听到邻居议论“不是亲生的”,他从没放在心上。直到成年后,养母才郑重告诉他身世真相:“你不是我们亲生的,但我们不知道你的老家在哪,只知道是从医院接回来的。”这句话像晴天霹雳,让袁某强陷入巨大的迷茫,“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他们为什么没找我?”无数个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三天没敢回家,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从2015年开始,袁某强踏上了寻亲路。他做销售工作,常年在各地奔波,这也成了他寻亲的便利条件——每到一个陌生城市,他都会主动向当地人打听“有没有人家在30多年前丢过孩子”,云贵川的很多地方,比如四川泸州、达州,云南昭通、贵州毕节,都留下过他寻亲的足迹。可没有任何有效线索,寻亲就像大海捞针,“有好几次找到看似吻合的线索,跑去核实才发现,要么年龄对不上,要么失踪时间不匹配,每次都是希望落空。”帮他寻亲的志愿者“小神仙”后来回忆,袁某强曾因为一次次失望,差点放弃,直到朋友用自己的寻亲成功经历鼓励他,推荐他求助公益组织“宝贝回家”。

今年4月,袁某强在志愿者帮助下,联系上邯郸经开区警方采血入库。6月11日,警方传来消息:在四川宜宾长宁县老翁镇、江安县夕佳山镇周边的张姓人家中,找到了疑似家族。志愿者“小神仙”通过当地村支书排查,长宁县老翁镇黎明村的10多户张姓人家都没有丢孩子的记录,线索眼看要中断时,村里老人提了一句:“隔壁江安县柏香村的老张,30多年前丢过老婆和孩子。”

可当村支书联系上老张时,得到的答复却让所有人意外:“我儿子前年就找回来了,还认了亲,现在在河北邢台生活,不用再找了。”老张的笃定,让志愿者犯了难——走失一个儿子,怎么会有两个“儿子”来认亲?难道有一个是假的?还是当年李某富失踪时另有隐情?更关键的是,老张前年认亲时,并没有做DNA比对,仅凭对方手里的母亲照片和一张字条,就认下了那个“儿子”。

这边袁某强已经按捺不住思亲之情,原本志愿者建议他8月15日从邯郸出发,可他14日下午就和妻子开着车往四川赶,1600多公里的路程,两人轮换着开,只为早点见到亲人。16日晚上在宜宾住下时,袁某强一夜没睡,“脑子里全是见面的场景,既期待又紧张。”17日上午,当车队抵达柏香村时,老张家早已张灯结彩,公路边排着喜庆的气球,门口搭着气球拱门,墙上挂着村委会写的“寻亲三十六载终回故里,欢迎张某强回家”的红条幅,鞭炮声一响,亲友们涌上来迎接,袁某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老张,两人瞬间抱头痛哭,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男子已与儿子认亲,2年后又有一个儿子找来,男子遇“真假儿子”

认亲的喜悦中,也藏着悲伤——袁某强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李某富当年带着他到河北后不久就失散了,后来她在邢台嫁给了一户周姓人家,1994年生下一个儿子,2009年因为误食鼠药不幸去世。不过也有欣慰的消息:那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就在邢台,离他邯郸的家只有70多公里,等从四川回去,就能和弟弟相认。

而“真假儿子”的谜团,也在DNA比对结果出来后解开。原来,老张前年认下的“儿子”叫周某某,是李某富在邢台生下的孩子。当年李某富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有次去村口小卖部买东西,被问起老家地址,她写下“新民公社,黎明大队,李某明”11个字——“新民公社”就是现在的老翁镇,“黎明大队”是如今的黎明村,“李某明”则是她的哥哥。2009年李某富去世后,小卖部老板把字条交给了周某某。两年前,周某某凭着字条找到四川,李某明认出妹妹的笔迹,直接把他带到老张家认亲,周某某虽然心里有疑惑,但看着亲人的热情,没好意思开口质疑。

直到袁某强的DNA比对结果显示,他与老张符合单亲血缘关系,真相才水落石出——袁某强是老张的亲生儿子,周某某则是他同母异父的弟弟。后来周某某也采血比对,证实了与老张没有亲缘关系,他的亲生父亲在邢台。

这场离奇的寻亲故事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的评论满是理性与感慨。有网友关注到“DNA的重要性”:“没有科学比对的认亲太容易出偏差,还好老张最后愿意采血,不然真的会和亲生儿子错过,想想都觉得遗憾。”也有网友心疼李某富的一生:“带着孩子失踪,在异地艰难生活,还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她肯定也想过回家吧,还好两个儿子最后都有了归宿,也算给她一个交代。”还有网友为袁某强的坚持点赞:“寻亲10年,跑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放弃,这份韧劲太难得了,最后不仅找到爸爸,还多了个弟弟,算是意外的温暖。”更有人从亲情的角度感慨:“血缘真的很奇妙,就算隔了36年,就算中间有‘假儿子’的插曲,该认亲的还是会认亲,亲情从来不会被时间冲淡。”

男子已与儿子认亲,2年后又有一个儿子找来,男子遇“真假儿子”

回看这场跨越36年的寻亲,与其说是“真假儿子”的波折,不如说是一场被信息错位耽误的重逢。老张的牵挂、袁某强的坚持、周某某的迷茫,还有志愿者的奔波,最终让真相浮出水面,也让两个原本陌生的兄弟有了交集。而李某富的故事,或许藏着那个年代许多普通人的无奈——她没能等到回家的那天,却以另一种方式,让两个儿子找到了各自的根。

寻亲路上,“想认亲”的心意是支撑人们走下去的动力,但“科学认亲”的严谨,才是避免遗憾的关键。毕竟,亲情里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寻亲者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一份血脉相连的羁绊,都不该被轻易错认。而袁某强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那些被岁月藏起来的亲情,终会在某个路口,以温暖的方式重逢。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