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4男子先是杀掉一家人的丈夫和孩子,又轮奸女主,详情可怕

四个男子残忍地杀害一家人的丈夫和孩子,随后对女主进行轮奸,这起事件极其可怕,受害者遭受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折磨,这起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事件的具体细节还在调查中,对于犯罪者的行为,社会普遍表示愤怒和悲痛。
一场跨越三十载的司法追凶,终于在2024年冬迎来终局——1994年广州黄埔区某村投影厅(俗称录像厅)的抢劫杀人案中,三名主犯的死刑裁定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起曾致一家三口两死一伤、还裹挟奸淫情节的恶性案件,在历经线索摸排、证据固定、追诉核准与多轮司法审判后,终究以法律的名义,回应了受害者家属跨越半生的漫长等待。
时间拉回1994年5月6日晚,彼时的广州黄埔区乡村里,投影厅是村民少有的休闲去处。经营者何某与丈夫张某守着这间小店维持生计,当晚22时许,四名男子以夜间包场为由提出留下,何某起初不愿承接,可念及丈夫在场、50元收入能贴补家用,最终点头应下,却未料这一决定竟将全家推向深渊。据案发地村民回忆,当时大家只知道那几人是外地来的,看着普普通通,谁也没多想会出大事,“第二天一早有人去敲门借东西,发现店门从里面拴着,喊了半天没动静,觉得不对劲才报了警”。
据警方的侦查发现:次日零时许,屋内的平静被彻底打破。四名男子突然发难,分别持棍棒、砖头等器物对张某、何某夫妇实施殴打,随后用胶带封嘴、捆缚手脚。混乱中,张某因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身亡,何某在剧痛中屏住呼吸佯装死亡,才侥幸躲过一劫。四人并未就此停手,翻找搜掠间劫走投影机、录像机、录像带及现金等财物,期间张某与何某4岁的女儿被惊醒哭闹,四名男子中的陈某2先是紧捂女孩口鼻致其无法动弹,又将孩子交给同伙胡某2,胡某2随即用胶带封住女孩口鼻,最终导致孩子窒息死亡。
接下来,出现了更加令人发指的一幕:
四名男子还先后对佯装死亡的何某实施了轮奸,直至凌晨5时许才带着赃物离开,而这些劫来的财物,最终被陈某1带回了家中。经鉴定,何某的伤情构成轻伤二级。
这起案件的四名凶手均来自湖南隆回县,其中陈某1案发时22岁,陈某2案发时20岁,胡某1案发时34岁,另一名同伙胡某2后续已被判刑。而陈某1在负案在逃期间,并未收敛暴戾本性,反而继续犯下新的罪行。1998年4月21日上午10时许,他与贺某2、陈某3(二人后来均另案判刑)共谋抢劫广州白云区居民古某1,三人分工明确,贺某2在古某1住处一楼放风,陈某1与陈某3则以洽谈制衣业务为由,骗取50岁的古某1信任进入其二楼家中。进屋后,二人立即对古某1实施殴打,还采用捂口鼻、扼颈、电线勒颈等残忍手段,致古某1机械性窒息死亡,随后劫走一台VCD机、一套音响及若干唱碟,经核算,这些赃物共计价值3979元。
案件的侦破与追诉,走过了漫长的二十多年。直至2018年,其中一名嫌疑人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青海监狱服刑时,才为案件侦破带来转机。
2019年,公安机关通过细致摸查,发现陈某1、陈某2、胡某1三人的活动轨迹集中在湖南附近,黄埔警方随即联合当地警方展开抓捕,成功将三人归案。可新的难题随之出现:除一人因后续犯罪未过追诉时效外,其余三人的案件已超过法定的20年追诉期。据黄埔区检察院工作人员透露,按照法律规定,超过二十年追诉时效仍需追诉的案件,必须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且证据链必须完整无误,“当时我们多次走访案发地,找被害人亲属、乡邻、当年的知情群众做笔录,确认这起案件的恶劣影响从未消失,受害者家属和当地群众都强烈要求严惩凶手,综合这些情况,我们才决定启动核准追诉程序”。最终,在广州市检察院、广东省检察院的支持下,最高检核准了对三人的追诉,为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扫清了障碍。
而这二十多年里,幸存的何某日子过得异常艰辛。知情人提及,何某后来再婚,可再嫁的丈夫不幸离世,她的儿子又遭遇车祸身亡,接连的打击几乎将她压垮,但“为了等凶手伏法的那一天”,她始终咬牙坚持,一次次配合司法机关回忆案发细节、提供线索,从未放弃过希望。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陈某1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与前罪刑罚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陈某2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胡某1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三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3年6月14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将案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陈某1、陈某2、胡某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暴力抢劫,已构成抢劫罪,陈某1、胡某1还违背妇女意志实施奸淫,构成强奸罪;在抢劫共同犯罪中,三人共谋且积极实施暴力,致两人死亡、一人轻伤,均系主犯,应承担全部罪责。尤其陈某1在负案在逃期间,不仅结伙入户抢劫致古某1死亡,后续还在青海参与抢劫致两人死亡并被判处重刑,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胡某1系累犯,依法应从重处罚。最终,最高法于2024年11月经审判委员会刑事审判专业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核准了对三人的死刑裁定。
案件细节披露后,网友的讨论多聚焦于司法正义与社会公平的边界,观点理性且克制。有网友表示:“20年追诉期是法律对社会秩序的平衡考量,但恶性暴力案件里,受害者家属的痛苦从没有‘时效’可言,最高检核准追诉、法院最终判处死刑,既守住了法律底线,也给了受害者一个迟到却实在的交代。”
也有网友关注到案件中的证据与司法严谨性:“时隔二十多年,很多线索可能都模糊了,检方能收集到扎实证据推动追诉,背后肯定是大量的走访和核查,这种对案件负责、对受害者负责的态度,才让正义没被时间冲淡。”还有网友提及陈某1在逃期间再犯的情节:“从1994年到1998年再到后来的青海案件,可见其根本没有悔意,反而变本加厉,这样的人被判处死刑,既是对受害者的告慰,也是对社会安全的保障,能让大家更相信法律的震慑力。”另有声音从案件中看到警示意义:“当年何某只是想多赚50元,却遭遇了灭顶之灾,凶手为了一点财物就夺走两条生命、伤害一人,这也提醒所有人,面对陌生人的异常请求要多些警惕,更要敬畏生命、守住法律红线,任何侥幸的犯罪念头,最终都会付出代价。”
这场跨越三十年的追凶,不仅是对张某、幼女两条逝去生命的告慰,更是我国司法机关“命案必破、除恶务尽”决心的体现。从案发后多年的线索追踪,到突破追诉时效障碍的坚持,再到三级法院依法审理的严谨,每一步都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正义的执着。何某用半生等待换来了凶手伏法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也让更多人看到,正义或许会因时间、证据等因素暂时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它既是对受害者家属的交代,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更在提醒着每一个人: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任何践踏生命与法律的行为,终究会被绳之以法。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