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朵里的“气压调节器”,藏着身体的精细操作

耳朵内隐藏着被称为“气压调节器”的器官,这一器官默默执行着身体的精细操作,它负责调节耳内气压,保持平衡状态,让我们在变化的环境中也能正常听力和感知,这一器官的存在,体现了身体机制的奥秘与协调,也让我们对身体的认识更加深入。
耳朵和咽喉之间,藏着一条长约3.5厘米的“咽鼓管”,它一头连接中耳腔,另一头开口在鼻咽部,堪称中耳的“气压平衡阀”。平时它大多处于闭合状态,只有在打哈欠、吞咽、打喷嚏时,咽喉部肌肉收缩会带动它短暂打开,让中耳腔与外界气压相通。
比如坐飞机起降时,外界气压快速变化,若咽鼓管没能及时打开,中耳腔内气压与外界失衡,就会压迫鼓膜,产生耳闷、疼痛的感觉——这就是“航空性中耳炎”的诱因。此时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能主动促使咽鼓管打开,平衡气压。另外,咽鼓管还能引流中耳腔内的分泌物,防止积液引发炎症。它的工作虽不起眼,却是耳朵健康的“隐形守护者”呢。
最后来个小笑话:
问:咽鼓管为什么总在打哈欠时上班?
答:因为它知道,这时候不干活,耳朵就要“提意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