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四尸命案”刚过一月,香港再现惨案!一对幼童疑被亲生父亲杀害

访客 2025-08-29 18:01:49 1
“四尸命案”刚过一月,香港再现惨案!一对幼童疑被亲生父亲杀害摘要: 香港近日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惨案,一对幼童被发现疑似被亲生父亲杀害,距离“四尸命案”仅过一个月,警方正在对这起案件展开调查,并寻找相关线索和证据,这起惨剧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呼吁...
香港近日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惨案,一对幼童被发现疑似被亲生父亲杀害,距离“四尸命案”仅过一个月,警方正在对这起案件展开调查,并寻找相关线索和证据,这起惨剧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呼吁加强家庭保护和社会监管力度,以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2024年夏季的香港,两起间隔仅月余的人伦惨案接连打破城市的平静——7月27日凌晨,荃湾悦来酒店内一家四口的生命戛然而止;8月28日午后,油麻地金华大厦里两名幼童又惨死于亲生父亲之手。相似的悲剧脉络,相似的家庭破碎,让整个社会陷入对“绝望为何会指向至亲”的沉重反思。

“四尸命案”刚过一月,香港再现惨案!一对幼童疑被亲生父亲杀害

时间回到7月27日凌晨,荃湾荃华街3号悦来酒店的宁静被打破。37岁的纪某从酒店18楼坠亡,而其36岁的妻子、6岁的儿子与3岁的幼子,则陈尸于酒店套房内。法医检查发现,三名死者颈部均有明显刀伤,现场遗留的一把24厘米长染血厨房刀,被初步认定为作案工具。彼时,纪某一家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节点:原计划在8月举家移民英国,7月中旬纪某刚从纪律部队离职,妻子是家庭主妇,偶尔兼职补习补贴家用,两个孩子一个尚在幼稚园,一个还处于幼龄阶段。为了过渡,他们从5月起便租住了这家月租4万元的酒店套房,本以为是新生活的前奏,却成了生命的终点。

警方后续调查揭开了悲剧背后的隐情:纪某长期受抑郁症困扰,同时极度担心小儿子的脚患,自觉无法在移民后妥善照顾家人。案发前数小时,他还在社交平台留下文字,字里行间满是绝望——“情绪病很可怕,自己被吞噬”“对不起老婆和两个孩子”,清晰流露出轻生念头。有朋友看到后第一时间报警,可救援力量赶到时,悲剧已无法挽回。

这场“一家四口命案”的余痛尚未消散,8月28日下午3时许,油麻地广东道831号金华大厦又传来令人心碎的消息。一名女子在电话中声音颤抖地向警方报案,称自己位于该大厦的寓所大门被反锁,她多次尝试联系屋内40多岁的丈夫与一对儿女,均无回应,怀疑三人已晕倒。

“四尸命案”刚过一月,香港再现惨案!一对幼童疑被亲生父亲杀害

救援人员抵达金华大厦B座涉事单位后,面对紧闭的房门与屋内的寂静,当机立断破门而入。眼前的场景让在场所有人揪心:报案女子的丈夫与8岁的儿子、3岁的女儿均倒在房间床上,陷入深度昏迷。医护人员迅速将三人送往医院抢救,警方则在屋内展开勘查,很快搜出一把染血的水果刀。现场痕迹显示,男子颈部与手部有多处刀伤,鲜血浸透了衣衫与床单;两名幼童虽无表面伤痕,但生命体征微弱,初步判断是服用药物导致昏迷。

尽管医护人员拼尽全力,遗憾的是,8岁男童与3岁女童还是分别在下午4时40分、4时54分被宣告不治,永远停在了最天真的年纪。而涉事男子在伊利沙伯医院接受紧急治疗后,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始终未恢复意识,生死仍悬于一线。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关于这个家庭的细节浮出水面:涉事单位居住着一家五口,除了40多岁的夫妻与三名儿女,家中还聘请了佣工协助照料日常。表面完整的家庭结构下,早已暗藏危机——丈夫此前已有欠债记录,涉款超过百万元,妻子对此知情。虽丈夫有固定工作,但案发当日恰逢其休假,或许正是这片刻的空闲,让长期积压的痛苦与绝望彻底爆发,酿成惨剧。

更令人唏嘘的是案发前的伏笔:当日早些时候,妻子接到孩子教育中心职员的通知,告知8岁的次子无故缺课。联想到丈夫近期因欠债时常情绪低落,妻子担心他会做出傻事,立刻尝试联系丈夫,却始终无果。心急如焚的她赶回家中,发现房门被锁,呼喊无应,无奈之下报警,却终究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目前,警方暂未在现场发现遗书,案件已被列为“谋杀及企图自杀”,交由油尖警区重案组第二队跟进。

两起案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均是父亲对亲生子女痛下杀手后,选择自行了断;案发前都未出现明显打斗痕迹,仿佛平静生活中突然炸开的惊雷。这样的共性,让不少人追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困境,能让父亲越过伦理与亲情的底线,亲手终结孩子的生命?

“四尸命案”刚过一月,香港再现惨案!一对幼童疑被亲生父亲杀害

惨案发生后,社会各界的关注迅速聚焦。网友的评论多带着理性的痛惜与反思。有网友直言:“自己欠债或受情绪病困扰,该承担的是自己的责任,而非剥夺孩子的生命——亲生父母也没有资格决定子女的生死,这是底线,也是法律红线,两个年幼的孩子甚至没来得及理解世界,就成了成人绝望的牺牲品,太可惜。”

也有网友从压力与心理问题的角度分析:“现代社会中,成年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确实容易累积,可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缓解的出口,或及时察觉并干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让负面情绪不断发酵,最终走向极端。两起案件里的父亲,或许都曾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但极端行为永远不是答案。”还有网友关注到社会支持体系的缺口:“这两起悲剧其实也提醒我们,对有家庭责任的成年人,尤其是面临债务、健康等多重压力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需要更多关注。如果能有更便捷的心理干预渠道,或更早的危机介入,或许能避免一些悲剧发生。”更有人呼吁:“不能只在悲剧发生后惋惜,更要推动社会层面建立更完善的支持网络——比如社区的心理辅导服务、债务咨询帮助、家庭危机干预机制等,让陷入困境的人能看到希望,而不是走向毁灭。”

“四尸命案”刚过一月,香港再现惨案!一对幼童疑被亲生父亲杀害

从悦来酒店到金华大厦,短短一个多月里,两个家庭的破碎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这些悲剧并非孤立的偶然,它们折射出成年人在压力裹挟下的心理困境,也暴露出社会支持体系与个体需求之间的衔接短板。逝者已矣,生者当思:对个人而言,正视困境、主动寻求帮助,是对自己与家人的负责;对社会而言,完善心理干预、危机救助等公共服务,为陷入绝境的人提供“缓冲带”,才能减少绝望向悲剧的转化。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无论是历经风雨的成年人,还是懵懂无知的孩童,都不该成为困境下的牺牲品——这或许是两起惨案留给我们最沉重也最该铭记的启示。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