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妻起诉丈夫,索要孩子抚养费,经鉴定,孩子另外有爹!详情炸裂

前妻起诉丈夫要求支付孩子抚养费,经过鉴定发现孩子另有父亲,这一案件涉及家庭纠纷和亲子关系的确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案件细节尚未公开,但这一事件无疑引发了社会对孩子抚养权和家庭责任的热议,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60字以内。
在家庭纠纷的常见议题里,抚养权争夺与抚养费支付往往围绕着亲子关系展开,但当一份亲子鉴定报告打破了“父亲”多年的认知,整个事件便从普通纠纷升级为掺杂着情感付出与法律界定的复杂案件。湖南安化的这起案例,没有戏剧化的激烈冲突,却用时间线里的点滴细节,勾勒出一段错位的“父子情”,以及法律最终如何为这场错位画上句号。
据2025年10月12日的报道称,2015年10月,龚某与罗某按照当地农村习俗举办了婚礼,尽管没有办理正式的婚姻登记,但在亲友的见证下,两人以夫妻名义开始生活。2016年1月19日,男孩小罗在安化现代医院出生,出生医学证明上明确记载父亲为龚某、母亲为罗某——这个证件上的身份,成了龚某此后多年履行“父亲”职责的起点。从孩子出生到2017年4月,龚某与罗某共同生活,一起照顾小罗的日常,喂奶、换尿布、陪孩子学走路,这些普通父亲会做的事,龚某一件没落下,彼时的他,从未对孩子的身世有过丝毫怀疑。
2017年4月是两人生活的一个转折点,罗某带着小罗回到了自己的娘家居住,即便分开生活,龚某也没有中断对孩子的抚养责任。此后七年多时间里,他通过微信转账、银行汇款等方式,陆续给罗某转去23720元抚养费,每一笔转账记录都清晰地记录着他对这个“儿子”的牵挂。2024年8月,小罗又回到龚某身边生活,直到2025年2月,这半年里,龚某不仅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还为他缴纳了2175元的学杂费,小到文具添置,大到学费支出,龚某始终以父亲的身份承担着经济与照料的双重责任,这份坚持,一晃就是近九年。
2025年3月,罗某与龚某的矛盾升级,于是,罗某向安化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小罗的抚养权,并让罗某支付抚养费,但没过多久,他又主动撤回了起诉。当时外界并不清楚撤诉的具体原因,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撤诉只是后续反转的铺垫。
同年4月22日,罗某再次向法院起诉,主张由自己抚养小罗,并要求龚某继续支付抚养费。正是这起诉讼,让龚某对孩子的身世产生了怀疑,他随即向法院申请进行亲子鉴定——这个决定,彻底揭开了隐藏多年的真相。2025年6月4日,湖南鉴证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明确:排除龚某是小罗的生物学父亲。这份报告像一记重锤,打碎了龚某九年的“父亲”身份,也让他此前所有的付出有了不同的意义。面对这样的结果,罗某在6月10日撤回了自己的起诉,而龚某则在经历了震惊与痛苦后,于不久后反诉罗某,要求罗某返还多年来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并赔偿精神抚慰金等共计37万余元。
案件的进展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理性声音聚焦于事件中的法律与道德边界。有网友表示:“最核心的问题不是钱,而是龚某的知情权被长期侵犯。他九年的付出里,有时间、精力还有情感,这些不是单纯的金钱能衡量的,即便法院判决返还部分费用,也补不回他作为‘父亲’的情感消耗。”
也有网友从法律角度分析:“从民法典来看,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基于血缘或法定收养关系,龚某既非生父也无收养手续,他的支出确实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法院支持返还抚养费是合理的,这也是对无过错方权益的保护。”还有网友关注到孩子的处境:“大人的过错不该让孩子承担,小罗现在才九岁,突然得知身世真相,又面临家庭关系的变化,希望后续能有妥善的安排,减少对他成长的影响。”另有网友提到农村习俗与法律登记的差异:“很多农村地区觉得办了婚礼就是夫妻,但没领证在法律上不算婚姻关系,这也提醒大家,婚姻登记不仅是形式,更是对双方权益的保障,避免后续出现类似的身份认定纠纷。”
这场案件,没有绝对的赢家,却留下了关于诚信与责任的思考。婚姻关系中,坦诚是维系的基础,无论是未办理登记的瑕疵,还是身世信息的隐瞒,都可能在多年后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龚某九年的付出最终以法律判决的形式得到部分补偿,但情感上的空缺难以填补;罗某则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也可能面临道德层面的审视。而最无辜的小罗,未来如何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更需要双方放下纠纷,以孩子的利益为先。说到底,家庭不仅是法律关系的集合,更是情感与责任的载体,唯有守住诚信底线,才能避免让爱与付出变成一场错位的遗憾。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