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外出打工,女子出轨曾经的伴郎,以夫妻名义生子,双双被判刑

一名男子外出打工期间,其妻子与曾经的伴郎发生不忠关系,并以夫妻名义生子,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两人被判刑,这一事件提醒人们要珍惜婚姻和家庭,遵守道德伦理,避免不忠行为对家庭和个人带来的严重后果。
婚姻的核心是忠诚,而法律则为这份忠诚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据2025年10月12日的报道称,近日,陕西柞水县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重婚案判决书,将“事实重婚”这一容易被忽视的法律概念拉进公众视野——已婚女子董某与曾担任自己婚礼伴郎的赵某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育孩子,最终二人因重婚罪被依法判刑。这起案件不仅牵扯出复杂的情感纠葛,更引发了网友对重婚认定标准、量刑尺度以及婚姻道德的广泛讨论。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19日,董某与男子何某在柞水县民政局正式办理结婚登记,成为法律认可的夫妻。婚礼当天,赵某某以伴郎身份全程参与,彼时所有人都只将他视作新人的普通朋友,没人能预料到后续的情感走向。婚后,为支撑家庭开销,何某选择长期在外奔波务工,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相处时间屈指可数,这段婚姻渐渐陷入“异地分居”的状态。
从2020年开始,董某与赵某某的关系悄然发生变化,两人突破普通朋友的界限,开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在外人眼中,他们日常相处与正常夫妻无异,一起居住、共同打理生活琐事,甚至对外以“老公”“老婆”相称。这种“同居”并非短暂的露水情缘,而是持续了两年多的稳定关系。2022年12月4日,董某在当地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分娩期间,赵某某更是以“配偶”身份,签署了包括手术委托书、患者知情同意书在内的多份关键文件,这些书面材料后来成为法院认定二人“事实婚姻”的重要证据。
2023年2月15日,孩子出生满两个月时,董某和赵某某在当地一家饭店公开为孩子举办满月宴。董某的亲属、赵某某的父亲等多位亲属到场祝贺,这场宴席在小范围内并未刻意隐瞒,甚至有不少熟人前来道喜,而这场公开的庆祝活动,进一步坐实了二人“以夫妻名义对外生活”的事实。此后,董某带着孩子生活,日常的衣食住行、孩子的抚养开支,全部由赵某某承担,两人的“家庭”模式愈发稳固。
这段特殊的“关系”终结并非源于情感破裂,而是因为赵某某的另一起犯罪。2023年3月29日,赵某某因犯非法狩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随后被依法收监执行,董某与他的重婚关系才被迫终止。案件案发后,董某和赵某某经公安机关传唤,主动到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这一自首情节也成为后续法院量刑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案件细节曝光后,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网友观点各异,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维度。有不少网友对重婚罪的认定提出疑问,认为“重婚应以结婚证为准,董某和赵某某没领证,顶多算出轨,不能算重婚”,甚至有人直言“赵某某一直未婚,何来重婚罪?还判实刑,女的已婚却缓刑,这判罚有问题”,这类观点引发近百条跟帖讨论。不过,也有懂法的网友主动科普,指出“构成事实重婚需满足三个条件:以夫妻名义公开生活、长期稳定共同居住、有共同经济基础,本案中赵某某以配偶身份签医院文件、办满月宴,完全符合认定标准”,这条科普评论帮助不少人厘清了“事实重婚”与“普通出轨”的法律区别。
还有网友关注到案件中“缺位”的何某,疑问“何某常年在外务工,难道真的不知道妻子和别人共同生活生子?这么大的满月宴,身边就没人告诉他吗?为什么不选择离婚”。
针对双方家长的态度,网友的批评声也不少。“双方家长也太离谱了,明知董某已婚,还同意办满月宴,一点道德底线都没有”“不是夫妻却让亲属参加满月宴,家长的纵容才让他们胆子这么大”“能干出这种事,家长能是什么好东西?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类评论直指亲属在事件中的纵容,认为他们的参与让重婚行为更加明目张胆。
柞水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对案件作出了清晰判决。法院认为,董某在与何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仍与赵某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育子女;赵某某明知董某已有配偶,却仍与其共同生活,二人的行为均已构成重婚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
在量刑时,法院综合考量了多项因素:两人均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具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庭审中也未提出异议;董某系初犯,且孩子目前随其共同生活,社区矫正机构经评估后同意对其进行社区矫正,基于这些情况,法院采纳了控辩双方提出的缓刑建议,判处董某有期徒刑1年,宣告缓刑2年;而赵某某曾因非法狩猎罪被判刑,有犯罪前科,且社区矫正机构明确不同意对其适用社区矫正,因此法院虽采纳从宽处罚的意见,但未适用缓刑,最终判处赵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
这起重婚案看似是个人情感纠纷,实则折射出多重社会议题。它清晰地界定了“事实重婚”的法律边界,打破了“只有领结婚证才算重婚”的普遍误区,让公众意识到,即便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只要以夫妻名义长期稳定共同生活,且有充分证据佐证,就可能触犯重婚罪。同时,案件中双方亲属的纵容、何某的“缺位”,以及网友对量刑的争议,也反映出部分人在婚姻道德和法律意识上的不足——有些人既忽视了婚姻的忠诚义务,也不了解“事实重婚”的法律后果。
说到底,婚姻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护航。任何试图突破法律红线、违背婚姻忠诚义务的行为,无论是否领取结婚证,只要触碰了重婚罪的构成要件,最终都将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这起案件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婚姻不是儿戏,忠诚既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切勿因一时糊涂,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