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东来员工理货未迎客,12年老员工被开除,法院支持胖东来遭质疑

关于胖东来员工理货未迎客事件,一名工作了12年的老员工因未主动迎接顾客而被开除,法院支持胖东来的决定,但此举引发质疑,有人认为公司过于严苛,对员工的处理方式过于极端,质疑其管理方式和裁员决策的合理性,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关于企业管理和员工权益的讨论持续发酵,胖东来因员工未迎客开除老员工引发争议,法院支持后遭质疑,社会关注焦点集中在企业管理和员工权益上,讨论持续发酵。
在零售行业,胖东来始终以“极致服务”和“优厚员工福利”的标签深入人心,不少消费者因它的贴心服务成为常客,求职者也羡慕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待遇。但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一则案例,却让这家“标杆企业”陷入舆论争议——一名工作12年的老员工,因理货时未第一时间接待顾客被认定为严重违纪开除,两审诉讼均败诉后,网友围绕“制度是否过严”“人情是否缺失”的讨论迅速发酵。
这起纠纷的时间线清晰可循。2021年8月,许昌市胖东来百货服饰有限公司员工刘霞(化名)在盒裤袜子营业区工作时,公司提供的视频显示,一名顾客挑选内衣裤期间,她正手持POS机整理货物,未第一时间上前接待。而公司《迎宾前工作流程》明确规定,点货理货的专属时段为上午9:00至9:30,事发场景显然超出了这一范围。据此,公司依据《各项管理制度》中“顾客有需求时,未及时放下手中工作接待属于服务违纪,经查属实可视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条款,于8月29日向刘霞出具《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
刘霞的诉求并未得到法院支持。她自2009年3月入职胖东来关联公司,至被解雇时已服务12年,属于资深员工。但河南省许昌市两级法院审理后均认定,胖东来的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合法、内容不违反法律,且刘霞曾参加相关培训并签字确认,意味着她知晓条款内容。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合理”,不属于违法解除,仅要求公司为刘霞出具解除证明,驳回了她主张的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请求,该判决为终审结果。
从法律层面解读,河南金纬律师事务所的张扬律师指出,此案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否合法有效且已明确告知劳动者,二是劳动者行为是否达到“严重违纪”标准。法院的判决,本质是认可了企业在程序与内容合法前提下的管理自主权,同时也提醒劳动者,签署确认规章制度后,相关行为需符合条款要求,否则可能面临合同解除的后果。
判决结果公开后,网友评论超过3000条,质疑声成为主流。关于企业理念的反差,网友“玉拂尘2”直言:“对刑满释放员工嘘寒问暖、彰显善良,对12年老员工却重拳出击,同样是员工,为何差别如此之大?”网友“随言宫”则担忧员工工作状态:“没及时迎客的原因是理货,不是渎职,平时得绷着多紧的神经工作?这和公司提倡的‘快乐工作’完全相悖。”从事零售行业的网友补充,理货无法“秒放下”,若要求时刻紧盯顾客,员工心理压力难以想象。
针对判决合理性,网友“城市弃狼”认为存在争议:“员工虽违规,但没给公司造成损失,顶多算轻微违规,这样就开除,员工权益谁来保障?”网友“隔夜的雨声1”也表示:“这只是违反公司规定,算不上严重,也无实际损失,不能因为是胖东来就特殊对待。”甚至有网友“Tourguide”提出,若案件超出许昌当地审理,结果或有不同,“两审都没出许昌,很难不怀疑地域影响”,网友“陈震8193294478”更直接称“在当地告胖东来根本赢不了”。
处罚力度是网友不满的焦点。网友“自由暖阳C5”建议更人性化的处理:“第一次警告扣100元,第二次严重警告扣500元,第三次再解除合同,怎么能第一次就开除?而且人家在理货,不是玩手机。”网友“真诚冰淇淋YSg”从补偿角度发声:“公司要解除合同,就该按劳动法给补偿,这次我不站胖东来。”网友“端庄优雅暖阳OdZ”则说,自己一直是胖东来支持者,但这次坚决反对,“小错大治会让员工没安全感,当时员工正忙工作,只是稍慢,处理太极端”。
也有部分网友理解企业管理逻辑。网友“就叫老猫吧”透露,同学在胖东来工作,“内部管理极严,不管工龄多久,犯错不讲情面,高福利对应高要求,其实正常”。许昌本地网友“时间的见证者”分享细节:“胖东来工资高、福利堪比公务员,但压力大,怠慢顾客肯定被处罚。于东来连亲戚都不让进公司,怕影响公平,所以对老员工也不会破例,触红线就开除,虽冤但这是规矩。”网友“芦荡觅鹤影”也认为制度需维护:“没规矩不成方圆,不处理违规就没有现在的胖东来,于情可怜,于理是她碰红线。”
即便理解制度,网友对老员工的同情仍难掩饰。网友“善良孔雀sf”拿过往案例对比:“之前偷吃面条的员工、偷东西的妇女,于东来都给机会,怎么到理货老员工这,顾客没投诉就直接开除?之前说的善待员工是假话吗?”网友“灵泉石上流”质疑理念一致性:“于东来说要给犯错的人机会,比如招刑满释放人员,却对12年老员工绝情。他自己犯错有社会给机会,为何不给老员工机会?对顾客妥协,对员工‘绝杀’,这样的‘正能量’太表面。”
还有网友担忧劳动者权益长远影响。网友“清爽阳光s”表示:“员工认真理货,没注意顾客就被开除无补偿,以后其他公司会不会也找理由开除员工,员工打官司还得不到支持?这会侵犯更多人权益。”网友“智者3344520”感叹:“谁没出错的时候?出错该纠正,不能动辄开除,除非故意找茬。”
客观来看,法院判决基于制度合法、员工知晓条款,程序上无明显瑕疵,但从人情与企业责任角度,这起事件暴露了刚性制度与人文关怀的矛盾。胖东来靠服务和福利积累的口碑,正因“小错重罚”受损——高要求本无可厚非,但12年工龄代表员工的长期付出,在无实际损失的情况下,直接以“严重违纪”开除且不补偿,难免让制度显得冰冷。更关键的是,这起案例可能让劳动者担忧:当企业制度与个人权益冲突时,即便无大错,是否也难获公平对待?未来企业或许需要在维护制度严肃性的同时,增加容错机制,平衡管理与权益,毕竟真正的“服务标杆”,不该只对顾客友好,也该给员工多一份包容。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