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9日,郑州“续面”事件涉事饭店已暂停营业,附近商家的看法曝出

访客 2025-08-19 14:41:58 2
19日,郑州“续面”事件涉事饭店已暂停营业,附近商家的看法曝出摘要: 郑州“续面”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涉事饭店已于19日暂停营业,附近商家对此事件持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店家做法不妥,应该尊重消费者的权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消费者过于苛刻,需要理解商家的...
郑州“续面”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涉事饭店已于19日暂停营业,附近商家对此事件持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店家做法不妥,应该尊重消费者的权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消费者过于苛刻,需要理解商家的经营压力,事件仍在进一步处理中,涉事饭店何时重新营业尚不确定。

近期,郑州一家面馆因“续面”引发的纠纷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从最初的消费争执演变为围观聚集、店铺歇业,再到街道办介入调查,事件的走向牵动着不少人关注,背后折射出的消费诚信与舆论边界问题,也逐渐成为讨论焦点。

19日,郑州“续面”事件涉事饭店已暂停营业,附近商家的看法曝出

事情的起点,是三名女子带着四名儿童走进这家面馆就餐。几人仅点了一碗面,随后多次向店家提出免费续面的要求,这一行为让店家难以接受,双方就此发生争执。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消费矛盾,却在网络传播中逐渐扩大影响。8月15日,在相关方面的协调下,双方坐下来协商并签署了调解协议书,店家当场向其中的顾客马女士道歉,当时双方已就纠纷达成和解,本以为事件会就此平息。

然而,和解协议签署后,事情却出现了转折。马女士表示,店家并未遵守协议约定,反而通过直播和发布视频的方式再次谈论此事,甚至在内容中用不当言辞称呼她们,这一行为直接违反了调解协议中的相关条款,让她失去了对店家的信任,因此明确表示不再接受此前的和解方案。

面对新一轮的争议,面馆老板随后发布了一段道歉视频,视频中他承认自己此前言行过激,考虑不周,并承诺会继续履行店内“原本的无限续面服务”,不过这段道歉视频目前已关闭评论功能,无法看到网友实时反馈。但道歉并未平息事态,8月18日晚,大量围观群众和自媒体主播聚集到面馆门口,不少人举着设备进行直播,原本计划营业至凌晨3点的面馆,在这样的场面下不得不提前关灯锁门,暂停营业。

19日,郑州“续面”事件涉事饭店已暂停营业,附近商家的看法曝出

8月19日,记者发现,这家面馆仍处于关闭状态,门口有工作人员值守,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周边商户在接受询问时透露,面馆确实是因为连日来的舆论压力才关门歇业,前一晚现场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和警方介入维持秩序。其中一位相邻店铺的店主提到,自己对网络上的相关讨论有所了解,还提到面馆老板此前在直播中态度显得太傲慢,甚至称顾客一方为“七匹狼”,“昨晚他本来想开门营业,结果一开门就被门口聚集的人堵住了,根本没法正常做生意,最后只能又关上”。

随后,有媒体联系到中原区三官庙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应称,街道办已经介入此事的处理,目前正在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会尽快梳理清楚情况,给大家一个最终结果”。另据相关报道,周边多家店铺都确认面馆从8月18日晚至今一直处于关门状态,街道办工作人员也进一步证实,“从昨晚到现在,这家面馆就没开过门,我们也在持续关注情况,协调处理后续事宜”。

19日,郑州“续面”事件涉事饭店已暂停营业,附近商家的看法曝出

事件在网络上传播时,网友们的评论多集中在理性探讨层面,并未出现过度偏激的声音。有网友认为,商家既然已经与顾客签署了调解协议,就应当遵守契约精神,“签了协议又反悔,还通过直播谈论顾客、起不当外号,这不仅是不尊重顾客,更是违背了和解的初衷,顾客不愿意再和解完全能理解,诚信是做生意的根本,店家这步棋走得太错了”。

也有网友从客观角度分析双方行为,“一方面,免费续面是店家自己推出的服务,顾客按规则要求续面本身没问题,但七个人只点一碗面多次续,或许也该考虑下商家的经营成本,毕竟小面馆利润有限;不过另一方面,即便有不满,商家也不该违反调解协议,更不该在公开场合用不当言辞评价顾客,这才是激化矛盾的关键”。

更有网友对街道办的介入表示期待,“这种消费纠纷一旦被过度关注,很容易走向极端,要么店家被舆论压垮,要么顾客被网暴。现在街道办介入,希望能客观公正地调查,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别让店家因为一次失误就彻底经营不下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才是关键”。

19日,郑州“续面”事件涉事饭店已暂停营业,附近商家的看法曝出

从这件事来看,核心矛盾始终围绕“诚信”二字——商家违背调解协议在先,失去了顾客的信任,也为后续的舆论升级埋下伏笔;而后续围观群众与主播的聚集直播,则让事件超出了消费纠纷的范畴,干扰了正常的经营秩序,甚至需要警方和社区介入维持。街道办的及时介入为事件解决提供了官方渠道,期待最终结果能兼顾双方合理诉求,既让消费者感受到被尊重,也给店家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案。同时,这起事件也给更多人提了醒:商家需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消费者也应理性行使权利,而舆论在关注此类事件时,更要保持边界感,避免因过度聚集或不当传播,让原本的小纠纷演变成更大的麻烦,唯有各方都保持理性,才能让消费环境和公共秩序更加有序。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