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男子疯狂驾车碾压前妻、冲撞并捅刺行人,详情曝出,细思极恐

访客 2025-08-19 14:50:10 2
一男子疯狂驾车碾压前妻、冲撞并捅刺行人,详情曝出,细思极恐摘要: 一男子疯狂驾车碾压前妻,并冲撞行人并捅刺,事件细节令人震惊,该男子失去理智的行为造成多人受伤,社会影响恶劣,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尚不清楚事件的具体原因和背景,这一事件引发了公...
一男子疯狂驾车碾压前妻,并冲撞行人并捅刺,事件细节令人震惊,该男子失去理智的行为造成多人受伤,社会影响恶劣,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尚不清楚事件的具体原因和背景,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暴力行为的关注和警惕,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预防和打击暴力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8月19日,一则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定书,再次将四年前发生在南京的一起恶性案件拉回公众视野。男子吉某因求复合被前妻拒绝,竟将爱意扭曲为杀意,驾车撞人、持刀捅刺、反复碾压前妻,后续逃离时又在城市主干道疯狂冲撞车辆与行人,最终导致7人受伤、3人重伤,前妻更是落下严重残疾。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核准吉某死刑,这一结果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交代,更向社会传递出“极端暴力与公共安全不可侵犯”的强烈信号。

一男子疯狂驾车碾压前妻、冲撞并捅刺行人,详情曝出,细思极恐

时间回到2018年,吉某与张某办理离婚手续,但此后两人仍选择共同生活。这段“离婚不离家”的日子里,吉某的家暴行为逐渐暴露——他多次在酒后对张某实施打骂,长期的恐惧让张某再也无法忍受。2020年9月13日,张某独自离开老家,前往南京工作,试图彻底摆脱这段充满暴力的关系。可她没想到,吉某并未就此放手。

2021年1月,吉某专程赶到南京寻找张某,核心诉求只有一个:复合。面对吉某的纠缠,张某明确拒绝,她不想再回到被家暴的生活中。被拒后的吉某没有反思自身问题,反而将不满转化为偏执,开始频繁驾车在张某位于秦淮区金銮巷的工作地点附近徘徊等候,这种近乎“监视”的行为,早已为后续的悲剧埋下隐患。

2021年5月29日晚9点42分,这场酝酿已久的极端行为终于爆发。当时,吉某在金銮巷看到张某与同学刘某并肩行走,过往的不满与被拒的愤怒瞬间冲垮了他的理智,杀人的念头在脑海中成型。他毫不犹豫地驾车从后方冲向两人,不仅撞倒了张某和刘某,还一并撞倒了路过的行人何某,车辆甚至直接碾过了张某的身体。

下车后,吉某并未停手,他从身上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具,径直冲向刘某捅刺;随后又将目标转向被压在车底的张某,用刀割划她的脚部。刘某见状上前阻拦,却遭到吉某的持刀追赶与再次捅刺。更令人发指的是,吉某返回车内后,不顾现场群众的大声劝阻,发动汽车反复碾压张某,全然不顾对方的生命安危。

施暴之后,吉某开启了疯狂的逃离之路,而这条路上,他再次将暴力伸向了无辜的公共群体。在秦淮区中山南路,他驾车撞倒了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鞠某;行驶至中山南路与中山东路交叉口时,突然变道冲撞前方别克轿车,导致自身车辆气囊弹出无法行驶。下车后的吉某又将刀指向路过车辆的司机郝某煜,刺伤其左臂。

紧接着,吉某趁别克车司机不备,强行进入车内倒车逃离,过程中碰撞到后方正常行驶的东风轿车;继续沿中山东路加速行驶时,又撞上雪铁龙轿车尾部,引发该车与前方厢式货车、公交车的连环碰撞。即便如此,他仍未停下——在中山东路与洪武路交叉口,他违反交通信号灯,冲撞两辆电动自行车和一辆奥迪轿车,导致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陈某、周某受伤;车辆无法行驶后,他又趁机进入一辆未锁门的宝马车,逆向驶入洪武路,与比亚迪轿车迎面相撞,还导致该车与后方丰田轿车连环受损。

当群众邱某等人上前阻拦时,吉某再次持刀行凶,捅刺邱某的胸腹部与腿部;之后他又试图进入一辆奥迪车继续逃窜,因车辆损坏严重且被路人围住,才未能得逞。最终,吉某被赶到的民警现场抓获。

经后续鉴定,这场由吉某引发的暴力事件,共造成7人受伤:张某、鞠某、邱某构成重伤二级,其中张某右下肢功能重度障碍,被评定为肢体三级残疾,落下终身严重残疾;何某、周某构成轻伤一级,刘某构成轻伤二级,陈某构成轻微伤。此外,包括吉某租赁的标致轿车在内,多辆被撞机动车与电动自行车的损失共计428845元,公共财产与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案件的司法进程也随之推进。2022年11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吉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吉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4年5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去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核准对吉某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

一男子疯狂驾车碾压前妻、冲撞并捅刺行人,详情曝出,细思极恐

案件细节被公开后,网友们在评论区展开了理性且深刻的讨论,观点多围绕家暴危害、公共安全边界与法律惩戒意义展开。有网友从家暴预防的角度留言:“从吉某多次酒后打骂张某,到后来的纠缠、施暴,其实早有预警信号。张某选择离开是正确的,但极端分子的偏执往往超出想象,这也提醒大家,遇到家暴一定要及时求助,不要给对方再次伤害的机会。”

也有网友聚焦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最让人愤怒的是,他不仅伤害前妻和其同学,还在马路上疯狂冲撞无辜路人与车辆。城市主干道是大家共同的空间,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怨,把公共安全当儿戏,法律严惩他是必然的。”

回看这起案件,吉某的行为从私人感情纠纷升级为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性犯罪,本质上是极端情绪失控与对生命、法律的漠视。他将复合被拒的不满,转化为对前妻的报复,又将逃跑过程中的慌乱与愤怒,发泄到无辜的陌生人身上,每一步选择都在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一男子疯狂驾车碾压前妻、冲撞并捅刺行人,详情曝出,细思极恐

而法律的最终判决,不仅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慰藉,更明确了“私人恩怨不能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暴力行为必然付出代价”的原则。在感情关系中,“好聚好散”是基本底线,当关系无法继续时,尊重对方的选择、反思自身问题,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任何试图用威胁、暴力逼迫对方的行为,都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更是对法律的挑战。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