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4岁女生与母亲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状告物业、消防等,索赔60万

访客 2025-10-13 14:27:34 1
14岁女生与母亲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状告物业、消防等,索赔60万摘要: 一名年仅十四岁的女生与母亲发生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悲痛欲绝并将物业和消防等部门告上法庭,索赔六十万元,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的思考,此事件提醒社会各界...
一名年仅十四岁的女生与母亲发生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悲痛欲绝并将物业和消防等部门告上法庭,索赔六十万元,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的思考,此事件提醒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家庭教育和沟通的重要性。

一场因手机和作业引发的家庭争吵,最终以14岁初三女生从18楼纵身一跃的悲剧收场。更令人唏嘘的是,女生离世后,其父母将小区物业公司、当地消防部门及住建部门告上法庭,索赔60万元并要求公开赔礼道歉,然而经过两审法院审理,这份诉求最终被全部驳回,这场围绕“责任”的争议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14岁女生与母亲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状告物业、消防等,索赔60万

2025年10月13日的报道称,2024年9月28日晚,夜幕已经笼罩小区,14岁的初三女生张某正在家中,却因未写作业且沉迷玩手机,与母亲爆发激烈争吵。情绪激动之下,母亲砸掉了张某的手机,满心委屈与愤怒的张某随即跑出家门,消失在夜色中。母亲见状急忙让儿子小张出门寻找姐姐,小张四处寻觅,最终在小区7号楼的楼顶发现了张某。据小张后来在派出所询问笔录中所述,当时他与姐姐相距约三四米,张某看了他一眼后,便毅然从楼顶跳下。接到报警的民警赶到现场时,张某已被120急救人员送往医院,最终因高空坠亡不幸离世。

次日,派出所分别对张某的父亲和小张制作了询问笔录。张某父亲表示,自己是接到儿子电话才得知女儿跳楼的消息,赶到医院时女儿已无生命体征,起初他并不清楚事发原因,后来才从儿子口中得知,是妻子砸了女儿的手机后引发了这起悲剧。经过公安机关的详细调查,张某的死亡被排除刑事案件和他杀可能,其家属对此也无异议。2025年3月24日,张某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死亡注销户口证明显示,张某的死亡原因为意外死亡,死亡时间为2024年9月28日,备注一栏明确写着“高空坠亡”。

悲剧发生后,张某的父母将矛头指向了小区物业公司、当地消防支队以及格尔木市住建局,认为这三方对女儿的死亡存在过错,并于不久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起诉状中,张某父母提出了三项核心诉求理由:一是物业公司未锁闭通往楼顶天台的门,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还私自乱建乱搭“石墩子”,且未履行巡查义务,这些行为是导致张某死亡的因素之一;二是当地消防支队对物业公司作出“不能锁闭天台门”的错误安全管理指导,间接促成了悲剧的发生;三是格尔木住建局作为唯一持有小区7号楼楼顶平台设计图纸的部门,拒不提供图纸供核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也与张某的死亡存在关联。基于这些理由,张某父母要求三被告共同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60万元,并公开向家属赔礼道歉。

14岁女生与母亲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状告物业、消防等,索赔60万

案件进入一审程序后,法院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了细致核查。

经查,小区7号楼早在2012年6月13日就已通过竣工验收,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针对张某父母的诉求,一审法院逐一作出分析:对于物业公司,法院认为物业公司作为高层住宅的物业服务企业,依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按照消防救援机构要求未锁闭天台门,是为了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属于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同时,张某事发时已年满14岁,作为初三学生,其认知水平足以判断从18楼楼顶跳下的危险,即便天台未设置警示标志,也不会让她忽略这种致命风险,且她的死亡是主动跳楼导致,与物业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无因果关系;此外,楼顶的排气管道是建筑固有部分,天台四周防护墙高度符合国家标准,张某无需借助外物即可攀爬,不存在安全隐患,原告也未提供证据证明物业公司存在私自乱搭乱建的行为,因此物业公司不构成侵权。

对于消防部门,法院指出,消防部门依据《消防法》对小区开展日常检查,并指导物业公司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做法并无不当,且天台门属于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正常情况下必须保持畅通、不得锁闭,原告称消防支队“误导”物业公司的说法,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而针对格尔木住建局,法院表示住建局已提交小区7号楼的验收合格备案表及设计图纸,证明楼顶平台围墙建设符合安全规范,不存在隐患,且图纸是否提供与张某自杀无必然联系,原告主张住建局违反法律规定并存在过错的诉求,同样无法成立。

综上,一审法院认定,现有证据无法证实物业公司、消防部门及住建部门对张某的死亡构成侵权,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支撑,遂判决驳回张某父母的全部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张某父母不服,向青海省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近日,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最终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判决,这场持续数月的诉讼尘埃落定。

14岁女生与母亲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状告物业、消防等,索赔60万

案件结果公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的理性讨论。有网友留言称:“悲剧本身让人痛心,但责任认定不能凭情感。14岁的孩子已经有基本的风险认知,父母作为监护人,在与孩子发生矛盾时选择砸手机而非沟通,事后却将责任转嫁给第三方,这种做法难以让人认同。”

也有网友从法律角度分析:“安全保障义务不是无限的,物业按消防规定不锁天台门是合法合规的,消防和住建部门也都履行了各自职责,法院的判决是基于事实和法律,守住了责任的边界,避免了‘谁惨谁有理’的道德绑架。”还有网友反思道:“现在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容易用强硬方式解决问题,砸手机、争吵只会激化矛盾。如果当时母亲能冷静下来和孩子沟通,或许这场悲剧就能避免,父母更该反思自身的监护和教育方式,而不是盲目索赔。”另有网友补充:“法律是维护公平的底线,不能因为发生了悲剧,就随意扩大责任主体的范围。三被告没有任何侵权行为,让他们赔偿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法院的判决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

14岁女生与母亲争吵后跳楼身亡,父母状告物业、消防等,索赔60万

这场悲剧的发生,无论对哪个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痛。但从法律层面来看,法院的判决清晰界定了责任边界,避免了责任的不当转嫁。值得深思的是,在这起事件中,家庭沟通的缺失和青少年心理疏导的不足,才是悲剧的深层诱因。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家长更应注重方式方法,用理性沟通代替强硬对抗,用心理疏导化解矛盾,而非在悲剧发生后试图通过诉讼将自身监护责任转嫁给他人。同时,这起案件也提醒所有人,法律对侵权责任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情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只有尊重事实、遵守法律,才能真正维护公平与正义,也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